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文化敦煌丨莫高窟壁画五台山图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8/3

这幅绘制于五代时代的《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长13.45米、高3.42米,画中是山西五台山四周八百里的山川城池,描摹了从山西太原经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周遭八百里之内的山川风光、个中寺庵兰若及城池房宇等建设处、桥梁13座、佛菩萨画像20身、僧俗人物位、乘骑驼马48匹、运驼13峰,是全国上罕有的陈腐而庞大的征象舆图,表现了年前五代时代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气氛和世俗风情画卷。

从壁画中也许看到唐朝的释教传闻故事,也也许看到唐、五代那时的城垣、建设、交通、地舆等多个方面。从向导口中熟悉到,该图还征象地描摹出那时五台平地域的社会生存,如“灵口之店”旁画的“杠子压面图”,反响出那时山西地域面食的风靡。这幅壁画不只是一副佛家壁画,仍旧一部五台山古代建设图、释教史迹图、古代交通图、古代山川人物图,号称是一部多年的“山西百科全书”。

这张壁画居然成为熟悉开奇奥的宝图

70多年前的一天,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乡间小道上,一双青年男女坐在骡车上颦眉促额,满面的灰尘遮蔽不住他们与这山野农村不相关的书卷气。他们在寻觅着甚么。

他们曾经从早晨找到傍晚,此时精力枯竭,倏忽,女子指着远处,久久说不出话来。丈夫顺着看曩昔,在傍晚唯一的一簇阳光下,一座斗拱的灰色屋檐在一排松树背面露了出来。一座宏壮的古寺在昏黑暗呈现底细。寺门上一齐曾经看不清颜色的匾额,上写“大佛光寺”。

年6月26日,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一双当代史上使人冷艳的传闻佳偶疲倦灰心中在山西五台山豆村发觉了那时华夏仅存的唐朝木结建立筑——大佛光寺,而指示他们而来的是在更远场合发觉的一张“宝图”。

从年到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领导视察队一再走出北京,实地视察了个县市的座古建设。然而,他们延续希冀发觉的一千年前的唐朝木结建立筑却从未涌现过。

梁思成无意看到了在敦煌石窟实地拍照的一册画册《敦煌石窟图录》,个中61号洞中有一副唐朝壁画“五台山图”,图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寺庙引发了梁思成的注意。

循着《敦煌石窟图录》的线索,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在北平典籍馆查阅到了相关大佛光寺的质料。据五台山《凉快山志》记录,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只是12年后佛光寺重修。而被毁以前的“大佛光之寺”影象,被描摹于几千里除外的敦煌石窟,不言而喻这座寺庙在唐宋时间五台名刹中的名望。恰是在这张壁画的指示下,梁思成和林徽因决计立刻前去五台山,总算发觉了现存的第一个唐朝木结建立筑——大佛光寺。

《五台山图》见证丝绸之路

那末这幅图何以会涌如今千里除外的丝绸之路上,又为甚么会绘制在石窟当中?

做为全国三大量教之一的释教,早在西汉(公元前-公元8年)末年就传入华夏,到了隋唐时代(公元- 年),释教曾经获得进展,深入人心,而且由华夏的高僧创建了华夏化的派别。本日随地看来的梵刹石窟和名刹寺庙等,都是释教直接或直接留住的影响和陆续。稀奇是顺着丝绸之路存储下来的释教石窟,知名的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多理解了东西方的艺术格调和释教精力,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调换的见证。唐时,五台山成为寰宇释教的“首府”,与印度的灵鹫山媲美,是以,做为释教圣物的《五台山图》,为知足广阔信众的须要,便应运而生。

唐朝中后期,吐蕃王朝屡次向唐帝国来求《五台山图》,该图由此传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到五代时代敦煌一带的统制者是曹氏政权,他欺诈释教稳定社会,在丝绸之路这个东西方理解的厚道上,创造寺庙和石窟,《五台山图》便成为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壁画,明示佛法。

茂密信众在五台山朝拜后,就求得《五台山图》做为朝圣怀念带回收藏,使得《五台山图》传入西域、韩国、日本等地。而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里的《五台山图》,千百年来见证了积厚流光的儒释道理解进展与中汉文化的造成进程。

本日引荐·广告合营

敦煌灵巧游览,线上线下广告招商,故意者请电联!

希冀与您合营!

长按下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