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三十的姐姐乘风破浪,千年的姐姐飞檐走壁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9/12
白癜风是什么因起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10/4211291.html

近些天来,一档综艺中“三十岁”来组女团的姐姐们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演示了年纪从来就不是衡量魅力的唯一标准。

而放眼望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女团从未缺席。

历代的仕女美人,弹琴喝茶,游春赏花,组成了各朝代的限定女团。

▲《调琴啜茗图》周昉现藏于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女团级的表情管理,一颦一笑之间,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要留下千古名句。

▲左滑看《簪花仕女图》周昉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要说这里头谁最有资格成为“地表最强女团”,那还必须得是她们——

各位青春制作人准备好了吗,今天就带你走进敦煌,《飞檐走壁的姐姐》了解一下?

今天走在敦煌洞窟中,满墙的壁画那叫一个美女如云。

有出钱开凿洞窟画像的供养人,服饰艳丽,一股子雍容华贵:

▲敦煌莫高窟98窟《新妇小娘子供养像》

再有就是人群中的C位担当,每次出现都让人挪不开眼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第窟中唐

飞天是谁呢?

说白了,那就是一群在天宫中受奉养的神仙,平日里唱唱跳跳,还能自制撒花效果的公演舞台。

他们来自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据典籍记载,是舞神乾达婆和歌神紧那罗两位天神的化身。

背靠歌神和舞神的加持,那实力自然是杠杠的。

双手高举琵琶,反背在身后演奏,乍看之下完全就不是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情,飞天做到了。

▲敦煌莫高窟第窟南壁《反弹琵琶》中唐

作为敦煌洞窟壁画中最为经典的舞蹈姿势,反弹琵琶尤其考验飞天的动作设计。

弯腰向左,右腿盘起,再裹上一条长绸带,腾踏跳跃间轻纱在空中飘扬,飞天在其中若隐若现,带出层层香花,真的就跟九天仙女下凡一样。

▲敦煌莫高窟第45窟

就这独特的形体变化,S型的舞姿曲线,曾经还引来了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青睐。

一出《天女散花》便取自飞天画像,“绸舞”的设计,再现了天女御风而行,云端撒花的场景。

▲梅兰芳《天女散花》剧照

不仅独奏独舞solo拿得下,就是现场组个乐队,那也是妥妥的。

据统计,光是莫高窟里头描绘的古代乐器就有四十四种,四千五百多件,有负责吹奏的,用来弹拉的,还有打击乐器,分分钟就地成团。

▲敦煌莫高窟第85窟晚唐

洞窟墙壁的不同位置,不同的题材内容到了画工手里,他们会安排出不同类型的乐队,设置不同的队列,要纯音乐演奏?带歌唱的?还是带伴舞的?

统统安排,一对一定制。

▲敦煌莫高窟第窟南壁《反弹琵琶》中唐

能跳又能演,敦煌飞天在才艺方面可是从来都没在怕的。

而一个成熟的女团,除了有满级的演艺技能,还要撑得起女团门面。

发髻高高竖起,画眉、涂胭脂、点口脂,选上各色长绸绕身,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飞天“小姐姐”们个个都是精致女孩。

▲瓜州榆林窟第15窟

要论这敦煌洞窟里谁最有资格成团出道,除了这群唱跳俱佳,颜艺双双在线的飞天小姐姐,你说还能有谁?

飞檐走壁的姐姐,谁看谁pick。

随着佛教东传,敦煌飞天在最初印度飞天的形象基础上,经西域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最后到达中原地区后,又有来自道、儒思想的碰撞,才最终形成我们本土化的飞天形象。(喘口大大的气)

▲西北商旅不绝图源网络

创作环境是一回事,但毕竟画笔可都拿在历代画工手中。对于创造飞天的画工们来说,他们也并照搬一套完整的创造标准。

在敦煌壁画上,你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飞天。

在不同时期,画工的审美不一,创作和表达出来的作品形象也产生了各自的差异。唯一达成共识的就是,他们留在洞窟里的飞天,都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那一个。

▲左滑查看来自北周、隋、唐时期的飞天小姐姐

隋代的造型朴素,简单中透露着粗犷,小身子板清瘦又细长;唐代的体态丰腴,活泼妩媚,手持乐器歌舞升平;还有的穿着明快艳丽,摇曳生姿,面容恬淡静谧……

他们演奏乐器,撒下香花,在千年的岁月里展示着不同时代的特色,不同民族的风格,和对美的包容。

▲敦煌莫高窟第14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用李白的这两句诗来形容飞天,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一样的飞天,却各有各的美。

比起大家打扮一致,做着一样的动作,飞檐走壁的姐姐只想告诉你,要保持个性,各自美丽。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光照、湿度等条件的影响下,飞天褪去了原有的光泽和色彩。

▲敦煌莫高窟第窟隋代

时间赋予了飞天另一种颜色和味道。

在千年的时光中,他们目睹过洞窟被打开,有人进来带走了经卷珍品,有人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努力想让斑驳的壁画恢复原貌。

▲文物工作者常书鸿在敦煌图源网络

当我们重新踏上敦煌这片土地,在洞窟里环顾四周,飞天依旧舞动着长绸,穿梭于天庭人间,带着人们的向往,谁又能记起眼前这一幕和我们隔着千年的历史。

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美术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在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段文杰《飞天在人间》

▲敦煌飞天衍生的敦煌舞图源网络

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从来不是时间所能完全赋予的。

那些美好的形象,翩翩的舞姿,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一如千年以前。而往来人们流连的目光,也将重新给敦煌飞天注入新的生命。

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壁画,或许飞天画像终究会随着时间褪去光鲜的色彩,慢慢碎裂,自然的破坏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文物工作者们的守护,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流传千年的敦煌故事,也需要更多人去看见他。

墙上的壁画不会动,不会说话,他无法告诉我们曾经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存在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我们今天对他的每一次解读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