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画中有话得心自在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11/28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csjkc.com/yydt/m/826.html
序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李白在《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中颂扬了西方净土世界的美妙:“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发。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精念七日,必生其国,功德罔极,酌而难名。”阿弥陀经变、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统称为西方净土变,敦煌莫高窟共保存铺,其绘制数量可谓是盛况空前。莫高窟初唐第71窟北壁西方净土变便是其中的代表画作,通过《观无量寿经》的记载,绘制了“树上生宝楼阁”、“不鼓自鸣”、“九品往生”等内容。虽然这幅壁画曾被熏黑,但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专家们精心修复,使其唐时的状态得以还原。西方净土变莫高窟第71窟北壁初唐画面正中为阿弥陀佛于树下讲法,一周围绕八位坐于琉璃地面之上的胁侍菩萨,其天衣色彩典雅,表现了一种透明效果,突出衣物的薄纱质感。绘画线条疏密有致、稳健有力,色彩浓淡变化艳而不俗,把这些人物的精神气质清晰刻画而出,也体现了净土世界的自由、闲暇、舒适。其中两位菩萨的姿态较为相近,一为阿弥陀佛座下左侧的这身菩萨,头戴宝冠,梳高髻,青发分披双肩,左手托腮,右手抚膝。另外一身为佛座右侧的菩萨,姿态自然,左手叉腰,右肘依托于右膝之上,右手支颐沉思。思惟菩萨莫高窟第71窟北壁初唐思惟菩萨莫高窟第71窟北壁初唐从这两身菩萨的外表宁谧上可以看出其内心澄净,他们通过一系列头、手的配合,如:支颐、托腮、抚膝、侧目等,把“思惟”这一心理活动,具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进一步诠释出了思惟所代表的不安、思念、忧愁、思虑等,这样姿态的造像形式在佛教艺术中也被称为“思惟”像。佛教造像是最为直观的展现,在印度早于佛教造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魔罗“思惟”。在犍陀罗佛教造像中,表达“思惟”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佛陀、佛母、外道、菩萨等等。当佛教造像艺术流传到中国后,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的呈现了多种艺术造型。在敦煌莫高窟也不例外,从南北朝起就有了造像形式,到了唐代经变画中,绘画形式的思惟像更是多的不胜枚举,不过,有关“思惟”的形象,在唐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了。相比较而言,“思惟菩萨”在佛教造像中数量不多,流行时间也并不长,但其艺术性却一向很引人瞩目。思惟是人类共有的心理活动,呈现的是内心的自信与安宁,在西方美术同类题材中,也有很多关于思惟的形象,例如:罗丹的《思想者》、米开朗基罗的《先知耶利米》等等,但其表达情感的境界却是大为不同。反观佛教的思惟造像,则都表现出洗练圆熟,优雅内省的气质,强调了菩萨作为觉悟者的神性,体现出一种超越俗世的宁静与解脱,这也是中国文化幽静玄远的神韵所在。主创团队策划/李萍、宋淑霞撰稿、诵读/韩文君学术顾问/王惠民音频剪辑/罗成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