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道出了当时戍守边塞的将士们心中的悲壮和无奈。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能怀揣如此旷达之心,坚守要塞,为的就是心中那份对祖国的热爱。
敦煌三书常书鸿著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壁画漫谈敦煌彩塑纵论敦煌文化入门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8购买已下架千百年后的今天,仍旧有这样誓死守卫祖国的“将士”,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和心中对祖国对艺术的热爱,在敦煌这片飞天纵横的大漠中,执着一生,守候一生。
他就是被世人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无论是与塞纳河畔的偶遇,还是与伯希和的对望,这些都是在冥冥之中为他与敦煌续上了不解之缘。
在大洋彼岸听到敦煌召唤的常书鸿先生毅然放弃那里的一切,从巴黎起程,回到中国,冒着抗战的烽烟来到敦煌。
回国后的常书鸿并没有那么容易就去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敦煌,而是几经波折,困难重重。最终在梁思成和陈凌云的促成下,年,常书鸿如愿来到敦煌。
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一批年轻艺术工作者的身影在这里魂定敦煌,他们成为守护莫高窟的第一代“敦煌人”。
70多年间,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奔赴敦煌,跟随常书鸿先生的足记守护敦煌,用自己的热血青春与理想守望着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放下一切,走进这茫茫戈壁,与这一望无际的漫天黄沙终日为伴呢?起初来到敦煌时,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常书鸿站在千佛洞中,任凭自己的思绪在铁马叮当声中回旋,在飞天的石窟群中自由飞舞。
他知道那是自己命运的归途,一生荣辱生根的故土,扎根于此,守候一生。
沿着河西走廊这样一直走下去,注定是他余生的宿命,他要用自己那双经历风雨世事的手抚遍这个洞窟,让自己的脚印留在鸣沙山的每一粒沙土中。
当你看到莫高窟第窟中那微笑至今的坐佛,你就知道常书鸿先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历经千百年,佛像依旧能够向世人展现如此美丽和蔼的微笑,头手身段全部比例匀称,面部的嘴鼻,眉目刻画的如此生动,无一不在散发着艺术的气息。
我们在书中能够感受到常老先生对敦煌和艺术的那份虔诚和热爱。看过他的讲解后你才知道,也许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颜料,一个看似平常的绘画方式,都有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转变,艺术前进的一大步。
如果,我们不了解敦煌背后的故事,即便你置身敦煌,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感慨一句“哇塞”。
但当你读过“敦煌三书”系列后,再来看敦煌。你看到的将是一代代敦煌守护人那份惊心动魄的赤子之心,还有敦煌被尘封已久的历史,你能感受到莫高窟这颗“塞外明珠”的盛世流光与至暗时刻。
“敦煌三书”系列丛书,臻选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壁画珍品,将图像主题技法源流和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细数各类“神采具足”的彩塑,全面揭示其时代特征和艺术奥妙。
从“敦煌三书”开始,让我们一起感受艺术的震撼,体味丝绸之路的悠远,凝望历史的长河,守护敦煌的灵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