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41129/m3uosm5.html《皇兴二年()康那造幡发愿文》,馆藏号为D,发表号为敦研号。白麻纸,卷长38.7、高26.8厘米。此卷文书字迹清晰,美观,稍有残缺,《甘肃藏敦煌文献》第2卷有详细的说明。原文共11行,行宽2cm,每行15至20字不等,总字,失题。据“皇兴二年四月八日岁在戊申,清信士康那造五色幡卌尺,上十方诸佛,发精诚之愿”句,定名为《皇兴二年康那造幡发愿文》。现依原卷行数,全文横排录文如下(括号内为校补字):《皇兴二年康那造幡发愿文》1、皇兴二年四月八日岁在戊申,清信士康那2、造五色幡卌(九)尺,上十方诸佛,发精诚之愿:3、夫至道虚凝,幽玄难究,灵觉久朁(潛),真途4、遂塞,使缘有形,轮转昏迷,耶见缚着,利5、慾住而莫返,那恐沉溺,去真喻(愈)远,萇(长)夜翳障,6、永不自息。慨在聋俗,道世交丧,仰惟妙门灵宗□7、释微,无不感精专毕济。愿眷属所生,值遇诸8、□(佛),□(恒)闻经法,信解妙旨,朗悟道场,弃恶入善,9、三宝为正,更无耶(邪)念,与七世父母,现在眷属,内外诸10、亲,并无边众生,齐均信向,共成菩提,是那眷11、属之所至愿也本件文书亦是目前敦煌遗书中有关药师信仰最早者,虽没有直接提到与《药师经》的关系,但四十九尺五色幡属于药师信仰内容,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灌顶经》卷12实为一部独立的《药师经》,详细介绍了续命幡灯法,风行于世。造幡之日是四月八日,为佛诞节,似乎当时的药师信仰藉助常见的佛教法会流传。康那,仅见于本文书,无官职之署,当属普通民众。从名字看,康那或许为昭武九姓人。《南史》卷五康绚传记载:“康绚,字长明,华山兰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带诏河西,因留不去,其后遂氏焉。晋时陇右乱,迁于兰田。”这里道出了河西康氏的来源,康那从其姓名来看,应该是北魏时期来敦煌的粟特人。粟特人的本土信仰以祆教为主,这点在敦煌粟特人中有非常清楚的表现,在敦煌文书中也有发现。就敦煌粟特人中的佛教信仰情况,近年来也取得很多成就。敦煌文书中敦研号也是一件有有可能是北朝粟特人的佛教信仰资料。写经、造幡与开窟造像一样,都是一种功德,因此造幡的发愿文与造窟发愿文在功能上是相同的。康那为自己及家人造绘有十方佛的五色幡,可以看出在皇兴二年时,粟特人康那已经成为一个佛教的信徒。也说明在五世纪中叶,有粟特人进入敦煌,并且适应当地的风俗,信仰佛教。参考资料:陈海涛:《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敦煌研究》年第2期。陈国灿:《魏晋至隋唐河西胡人的聚居与火祆教》,《西北民族研究》年第1期。来源:敦煌石窟旅游网,作者:梁旭澍,图:陈列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