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敦煌的光彩常书鸿池田大作对谈录出版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9/20
北京皮肤科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作者简介

常书鸿(—)浙江杭州人,著名学者、画家、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及保护者。年,远赴法国学习西画。留法十年,其作品屡获大奖。与敦煌艺术的邂逅,成为他人生道路的转折。年,筹建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此后他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敦煌守护神”。著有《敦煌艺术》《我与敦煌》《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及有关敦煌的散文、报告等。

池田大作(—)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创价大学创办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年获联合国和平奖,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与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有关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的长篇对谈录。对谈从池田大作于第五次访华时(年)与常书鸿相识开始,收录了两人在北京、东京两地间往返的书信。

两人围绕敦煌,谈古说今,讲东道西,就中外艺术史、东方文明、世界和平等展开讨论,新见迭出,精彩纷呈。此外,他们还谈到各自的志趣理想、人生经历和彼此的友情。言谈话语间,表现了两位作者让人感佩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展露出敦煌艺术的崇高之美和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次

原版序言池田大作

原版前言常书鸿

新版序言常沙娜

第一章丝绸之路上的宝石

遥远的憧憬地

敦煌莫高窟的开创

沙漠大画廊

佛典与贵重文献

第二章寻求永恒的存在

美丽的西子湖畔

在战争年代中

朋友和师长决定人生的相逢

苦难的旅途

第三章人类闪光的遗产

苦难的岁月

临摹与保护

莫高窟的壁画

《法华经》的由来

第四章美与创造的世界

敦煌艺术的特色

艺术的作用与评价

徐悲鸿先生的人格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

敦煌壁画与鲁奥的艺术

东山魁夷的足迹

平山郁夫的画业

第五章万代友好的纽带

日本文化的源流

在民众与民众之间架设心的桥梁

文化交流的推进

对周总理的回忆

与井上靖先生的友谊

祝愿持久的和平友好

附录一

附录二

原版序/池田大作

年,我初次访问中国。这次旅行是在绿色乍动的5月末至6月中旬两周多的时间里进行的。

我看到了蜿蜒曲折的长江,也目睹了雄伟壮阔的黄河;我登上了万里长城,也参观了新中国的工厂、农村,以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设施等。通过与以李先念副总理(当时)为首的各界领导和青年、民众交谈,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青年时代我就爱读的中国史书、诗集中所描绘的景象与实际目睹的情景的重叠和差距,给我带来精神上的跃动。

用照片去认识一件事物,常常会为它同预想之间的差距而惊诧,同时也为新的发现而惊喜。而站在过去只以自己的想象形成印象的景物之前时,我的内心更是欣喜不已。

例如,如果让《三国志》和司马迁《史记》的年代再一次在历史舞台上出现,那么,当时英雄们同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景就会更加鲜明。

这样的乐趣谁都能在旅行中得到,然而,这次中国之行给我的喜悦竟会如此之大。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在我的读书体验中,中国的古典诗集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在古都西安之行中这样的感受特别深。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从遥远的地方传到这里,远达罗马的宏伟的丝绸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

在西安之旅的13年前,我到过印度,看到了恒河,也拜访过佛教发祥地佛陀加雅。那时,从佛陀加雅出发,经过西域、敦煌、长安和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那遥远宏大的“精神丝绸之路”仿佛就在眼前。星换月移,我又来到西安,极目远望,吟咏西域的名诗一字一句浮现在眼前。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坐落在敦煌以西,周围是一望无尽的沙漠。站在空旷的沙漠中,一个人也不认识。王维的这句诗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玉关西望堪肠断——这是岑参在西去长安万余里的玉门关上发出的悲苦绝唱。这些都带着一种现实感,使我与西域、敦煌的心理距离一下缩小了许多。

见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这种距离进一步缩小。在我初次访问中国6年后,我在第五次访问时(年4月)才见到他。常先生和夫人李承仙女士特地到我的房间来看我。

我从未想到能遇见常先生。是经每次访问时都给予我照顾的孙平化先生(当时中日友好协会的副会长)的介绍,我们才得以愉快地相见,在春日温煦的阳光下开始我们的长谈。

常先生的人生是诗,是艺术,在他的人生中有着光辉的历史和迷人的传奇故事。

我们围绕丝绸之路和敦煌谈了将近两个半小时,我真恨不得再多谈一会儿。之前我对敦煌不太了解,就连“敦”是“大”、“煌”是“闪光”的意思也是在那次交谈中知道的。自从与常书鸿先生交谈后,我对敦煌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我们在东京再次相见时,正值我创立的东京富士美术馆举办“中国敦煌展”,常先生也给予了很多关照。

我曾把对常书鸿先生感谢的情思写成诗献给他,回忆他的人生之路,祝愿他与岁月一道发出五彩的光芒。

在这样的交流中,以“敦煌”为主题的对谈集正在准备刊行。我不揣浅陋,与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出版了许多对谈集。不知不觉中,交谈对象已扩展到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活跃在第一线的人物出版对谈集,这是首次尝试。

从复杂的国际政治到个人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到个人的深层意识,种种“人为的分裂”正威胁着和平。在这悲剧相继发生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选择一条和谐安定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负有重大的责任。

正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物和艺术超越遥远的岁月,成为现代人的珍贵遗产一样,我想为和平付出努力,让将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再也看不到战争与分裂。我想,每一个与我交谈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在通往新世纪的“精神丝绸之路”上,我祈祷美丽的艺术之花大放光彩,像敦煌那样的和平基地在各地诞生。

原版前言/常书鸿

我与池田大作先生初次会见是在年4月23日。那次见面,池田大作先生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在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学识之广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敦煌学的热情,使我们首次见面时就好似多年好友一般,“一见如故”,开怀畅谈起来。

池田大作先生作为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曾多次访问过中国。池田大作先生与他所致力的社会、宗教文化及国际和平活动,在中国也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早在年,池田大作先生就提出过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建议,这使我们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我与池田大作先生保持着多年的友情,这是我一生中的又一快事,在我所相识的许多日本友人中,池田大作先生虽已年过六旬,但他为人热情、耿直,对生活和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使我感觉到他还是一位年轻人。

自从我们相识后,近10年间不论是池田大作先生来中国,还是我去日本,我们的相见和谈话的话题总是要涉及人类文化、丝绸之路和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藏——敦煌。我们之所以在谈话中经常谈到敦煌,我想,这是因为敦煌不仅仅是佛教遗址,而且敦煌艺术体现了人类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在当时那个充满饥荒和战乱的年代里,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和佛教的东传,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我们今天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和研究,唤起了我们精神上新的丝绸之路。这在目前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同时地球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国际政治不稳定的时代里,精神上新的丝绸之路对促进人类平等、消除战乱、走向永久和平,有着新的积极意义。

我与池田大作先生虽然在国籍、个人经历等许多方面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却有着相类似的艰苦生活和努力奋斗的过程,所以,我十分理解池田大作先生所热心倡导的青年和平友好事业。年秋日,我在日本埼玉县的青年和平文化节上看到了池田大作先生尽力培养下的青年一代的团结友爱、蓬勃向前的精神及池田大作先生对青年们如慈父一般亲切融洽的感情,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使我感动不已。人类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一代,池田大作先生创建的创价大学、创价高中以及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还有美术馆、文化会馆等,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另外,池田大作先生对中国青年和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关怀和帮助,使我看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光辉未来,一条五彩缤纷的新丝绸之路的彩虹将把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

由于我与池田大作先生对东方文化有着同样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我们彼此尊重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对文化艺术的热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