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澈的旅途50_大巴西北游11)
甘肃省歌舞团中西混合乐队-反弹琵琶03:15来自澄江海锋10月10日星期六,大巴西北游的第十三天。我们在肃州宾馆早餐后离开酒泉,走G30连霍高速,转G柳格高速。一路上基本都是沙漠或沙化地,我们看到了很多风力发电场,数百组巨大的风车叶片在荒漠里缓缓转动,仿佛在列队欢迎远方的客人,甚为壮观。
在瓜州服务区,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只有我们一辆大巴。大家在服务区以自带食品简单午餐,然后就在瓜州瓜分哈密瓜,嘻嘻哈哈,非常开心。年我们到了广东雷州,在那里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于是“瓜州吃瓜”和“雷州听雷”,就成了我们旅行团的难忘记忆。
“莫高”是个地名又走了一段省道,我们看到了公路上的“莫高”指路牌,出了“莫高”收费站。这才知道,原来莫高也是一个地名。下午2点左右,我们到达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从酒泉出来,合计开了近公里。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既是游客中心和售票处,也是游客车辆的停车场。展示中心的外形和颜色看上去就像巨大的沙丘,与周围的大漠连成一体。周边环境也很整洁,种了很多艳丽的花花草草。展示中心里面的建筑和设施非常先进,很有现代气息,两个放映厅更是豪华舒适。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因参观莫高窟需提前预约,每天最多只能接待名游客,我们在途中电话联系后,得知当天游客不算特别多,可以直接前往参观。莫高窟的门票为元,包括景区巴士在内,60岁以上游客半价优惠。
游客购票后,每半小时一批,先后进入两个放映厅观看数字高清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影片的画面、音响、解说均属上乘,极具视觉冲击力。游客们然后乘坐景区大巴,去9公里外的莫高窟景区参观洞窟艺术。
游客20人一组跟着讲解员参观游客在景区门口领取无线耳机,编成20人一组,跟着讲解员才能进入洞窟区域。讲解员拿着钥匙,依序打开指定的洞窟门。每组游客可以参观8个洞窟,其中有3个是各组必看的,其余5个则各组不同。
大家戴上耳机,在没有灯光的洞窟内,随着讲解员的手电筒和解说,惊讶赞叹而又津津有味地欣赏各个洞窟内的珍贵壁画和雕塑。参观完毕,讲解员确认没人留在里面,再锁上窟门。
洞窟外的保护层莫高窟的洞窟虽多,很多洞窟的大小、造型和风格都不一样。不用说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就说在沙丘下的高大岩壁中开凿出如此造型各异的众多洞窟,有些洞窟还互相连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和艺术。
我们所行走的连接各洞窟的楼梯显然都是今人所造,当年前人的开凿、绘画和雕塑该有多么艰难!我们看到,石窟所在山崖的部分外立面都加固了保护墙,每个洞窟都安装了双重房门保护起来。为了抵御风沙侵袭,管理者在石窟外侧的10米开外种植了高大而密集的杨树林。
高大的杨树林为石窟挡住风沙莫高窟素有“东方卢浮宫”“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称,又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规模巨大,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目前为止的西北游旅途中,已有三处属于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两处是武威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和嘉峪关关城)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前秦建元二年(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与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洞窟内有大量佛像和壁画,历经千余年的岁月侵蚀,过去又缺乏保护措施,很多壁画的颜色依然鲜艳,这可能与颜料的珍稀材质有关。当然如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客流、限制可开放的洞窟数量、洞窟内没有灯光等等,无疑使莫高窟的众多瑰宝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仕女图壁画(图自莫高窟APP)为了保护珍贵文物,莫高窟的洞窟内不可以拍照。每个洞窟都是讲解员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监督大家不要拍照,其实光线太暗也拍不好照片。
好在除了现场欣赏之外,游客还可以用手机扫描景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