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莫高窟窟
绽放在敦煌的长安之花
莫高窟第窟始建于初唐贞观16年,是一个覆斗顶形窟,四批满绘小千佛。窟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两壁是通壁大画:南为无量寿经变,北壁为药师经变,东壁门两侧画维摩诘经变。整窟场景宏大,气势辉煌,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
双层壁画窟窟顶和四壁的图绘有着明显的视觉分野。四壁的通壁大画虽有些斑驳,略有褪色,但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生动的细节描绘是窟顶千佛无法比拟的。为什么同一个洞窟内的绘画风格差异会如此之大?在窟东壁右上角尚能看见一小块残存的“双层壁画”截面。所谓双层,是指后代壁画覆盖在前代壁画上,形成了明显的年代分层。在莫高窟的一些洞窟里,这种分层甚至出现了三、四层的叠加壁画。
年的夏天,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窟北壁瑞像壁画正在逐渐脱落。而脱落的地方隐约露出色彩艳丽、线条挺秀的早期壁画。当他们小心翼翼对窟主室四壁壁画进行了剥离之后,整间石窟四面墙壁上显露出了场面宏大、人物传神、瑰丽无比的初唐壁画,这让所有的研究者激动不已。窟窟顶的千佛图绘于宋代,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窟内自窟顶到四壁都是这样的千佛图,艺术和历史价值都比不上前代,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并没有特别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