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画中有话心存善念广种福田莫高窟参观预约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11/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wzqsyl.com/m/
序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佛教艺术在历史上也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四万五千平方米壁画,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描绘空幻的“佛国世界”的,可是也有少数宗教题材的壁画描写了现实生活,《福田经变》就是其中一例。福田佛教术语,为植福之意,犹如农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佛教说它也有一种“福田”,“种丝发之德本,获无量之福”,或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佛教所说的福田,含义颇杂,与本文有密切关系者,乃指“广施”,即广泛施舍。佛教福田思想的重要依据是西晋沙门法立、法矩共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佛说诸德福田经》在这部经中,佛祖释迦牟尼号召“广施七法”,所谓七法就是:“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果园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渡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渡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敦煌壁画中有两铺福田经变,分布在北周第窟、隋代第窟,其中第窟是最早的经变之一。画面采用上下并列的横卷式构图,由西到东绘制了:立佛图,画堂阁、植果园,施清凉、施医药、旷路作井、架设桥梁、道旁立小精舍六个场面。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全幅)北周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兴立佛图北周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筑绘堂阁北周六位赤露上身的工人,正在修建一座两层砖塔。塔上两人砌砖,下面一人和泥,两人送料,中间一人在扬手指挥。下方画面是一座即将完工的佛堂正在装修,庑殿起脊房顶,砖砌台基,门前有阶陛。房屋前后各有穿着袴褶的画工在专注地作画。屋顶上一泥工正接房下另一泥工用长杆递上来的泥料,这是对“举立佛图、僧房、堂阁”的表现。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植园施凉北周画面中有一座果园,围墙环绕,树木葱郁,树下三人正在乘凉。这是对“园果浴池,树木清凉”的写照。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疗救众病北周画面中有一患重病者由二人扶坐,一人正在给病人喂药,身后有人用药臼捣药。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旷路作井北周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架设桥梁北周路旁有一辆卸辕的骆驼车,人畜都在水井边休息,水井东边画了饮骡马和给骆驼喂药的情节。画面下部,两个头戴帕巾的北周商人,并骑押着满载的驮队正在过桥;桥的另一面迎来一个高鼻深目的西方商人,牵着两峰载重骆驼,领着商队。这一段画面简要生动地描绘出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流情况。莫高窟第窟福田经变-道旁立精舍北周这种“小精舍”也叫“福德舍”,实为旅馆,专为安歇长途旅客的。画面上一幢楼阁建筑,四面有围墙环绕,屋内有二人饮酒,一人弹奏琵琶,反映了人们在长途行中得到旅舍的安适与偷快。通过对《诸德福田经》生动详尽地描绘,把六世纪丝绸之路上的生活风貌作了如实的反映。佛教在传教时,总是通过当代生活中的语言来解释现实的。《福田经变》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为了佛教特定的目的,用表现社会公益事业的生活形象,引导人们广种福田,多行善事。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作者:郭瑶学术顾问:王惠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