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序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佛传故事记载的是释迦牟尼生平的种种事迹,其内容在《修行本起经》、《普曜经》、《佛所行赞》等多部佛教典籍中均有涉及,为佛教三大故事之一。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佛传故事见于北凉时期,其后历代均有绘制,直至北宋,时间跨度达五百年之久。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幅式、异时同图式、连环式以及屏风式。这些作品中有表现释迦牟尼一生完整事迹的,也有只突出其中某一特殊情节的。在众多的佛传故事画中,“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可以说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受欢迎的部分了。乘象入胎在莫高窟共存有14幅,内容大致是讲释迦的前世能仁(护明)菩萨,一日化乘白象,于摩耶夫人熟睡之时,投入其腹中转世成人。画面中多为一菩萨乘白象踏云而行,有的还会表现摩耶夫人夜寐的场景。夜半逾城在莫高窟共存有16幅,大致是说悉达太子外出观游后萌生出家之念,半夜国人均已昏睡,在诸天的帮助下,太子逾越城门,悄然离去。第窟的佛传故事绘制于西壁龛内顶部,为初唐(公元—年)原作,右侧画的是“乘象入胎”,左侧为“夜半逾城”。释迦的一生经历丰富,但这两个情节对于他的人生轨迹来讲,可谓至关重要。前者表现了释迦的降生,即入世;而后者则表现释迦察觉世间诸苦后,舍弃执念、寻求大道的过程,即出世。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学、道家等学说所倡导的理念有所不同,儒学主张入世,即授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道家则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相较之,佛教的修行更强调出世、避世的思想。这一观点的存在,也为莫高窟早期石窟中大量佛教故事画的绘制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夜半逾城莫高窟第窟龛内唐乘象入胎莫高窟第窟龛内唐两幅故事画遵循了中国汉地传统的审美标准,呈对称状整齐的排列在佛龛内。右边画面中的大象健壮威武,四足立于红莲之上;左边画面中的骏马则更是矫健挺拔,马蹄之下力士飞腾。历经岁月的洗礼,大象和白马已然氧化变黑,与淡黄的底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幅作品均前有乘龙天人引路,后有披帛飞天环绕,周边还伴随着飞动的流云和盛开的鲜花,给人一种满壁风动,热烈欢快的气氛。相对于大象而言,马的摹写显得更加细腻逼真。敦煌地处西北,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这里每日旅人不绝,驼马声声。画师频频目睹,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故相对于罕见的大象而言,马的描绘或许拿捏的更加到位吧。初唐的绘画艺术较之前代的同类题材,内容上更加丰富,技法亦趋于成熟,无愧是莫高窟的扛鼎之作。主创团队策划/李萍、宋淑霞撰稿、诵读/刘文山学术顾问/王惠民音频剪辑/罗成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