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它由塑像、壁画、建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壁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总面积达到4.5万多平方米。这些壁画来源于各个朝代。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就当数唐代壁画了。
唐之前魏、隋时期壁画,多是以画佛陀说法,舍身苦渡的佛本生故事为主,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单一粗燥。但到了唐代,壁画就形成浩大恢宏的气概了。它们除以往的内容外,更以流行的净土宗经变画为主。这些经变画规模宏伟,气象万千。人们几乎是一进洞窟,除一面壁为塑像外,其余三壁和顶部都被绘画所覆盖。画中人物生动,色彩绚丽,内容丰富。把西土佛地胜景描绘得庄严肃穆、富丽堂皇。这些画不光是给人以精湛的艺术享受,还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对佛地极乐世界的憧憬,启动人脱离凡尘苦海,超登幸福彼岸的遐想。让人滋生强烈的宗教情怀。使人因摆脱狭隘的物欲,寻求精神解脱而变得纯洁高尚。
由于“妙法莲华经”在唐代很盛行,善门品着力宣扬观世音菩萨如何普渡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投合了普罗大众对人生趋利避害诉求的朴素心理。更是促使人们潜心向佛、行善积德的精神动力。
唐代壁画还有大量的关于耕地、种植、收割、伐木、狩猎、养畜、建造、商贸等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如“得医图”是表现医师行医治病的场面;“海船图”是描绘唐代船舶构造及驾驶情节。这些壁画也不光是展现其艺术技巧,而是以生动的造型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当时社会、风俗、人文等珍贵历史资料。
唐代经变画中的大量歌舞画面,表现了中西融合或说是“汉化”了的神佛乐舞,这些形象不光是伴随佛陀说法而出现,她们还单独大展舞姿。或旋转腾跃,或凌空飞翔,有的扬手散花,有的举臂弹琴,给人一种欢乐祥瑞、自由奔放的景象。这就与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如“天女散花”、“吉祥天母”、“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相契合,因此,更受人们青睐。特别是著名的“飞天图”将神女的形体美、神态美用唐代画圣吴道子奔放飘逸的“吴带当风”笔法刻画得出神入化,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敦煌壁画的伟大标志。
这些唐代壁画,对我国的造型艺术作出了新的开拓和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最开明、文化最包容、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艺术杰作出来!文化艺术与政治经济总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所以敦煌壁画的价值,不仅是它举世无双的艺术成就,它还激发人们对过去盛世的回味与思考,对人间善爱、慈悲的崇尚与弘扬。特别是能使平庸的人生因有超越功利、超越世俗、超越时空的理想追求而变得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