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古人刷牙,一件奢侈的小事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6/1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牙刷从唐辽时代功能器物的抽象简洁到宋、明、清时代的逐步向具象象征、隐喻后重返抽象本源,见证了牙刷由奢侈品逐步平民化的过程。而牙刷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呢?

早在牙刷发明与广泛应用之前,中国人对牙齿之清洁、健美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诗经·卫风·硕人》描写美女:“齿如瓠犀”,指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家之子“齿如含贝”的比喻。

可见古时人们就把牙齿美白、健康当作人健康美丽的一个重要指标了。然而在没有牙刷的古代,人们又是用何种方式刷牙的呢?

孔子《礼记·内则》篇记载“鸡初鸣,咸盥漱”,以盐水漱口,是目前最早见于文字的洁口固齿方式。以水漱口,简单方便。

通过水或津液漱口清洁牙齿,叩齿健齿,是古代中国人自有的保健方式。

古人更多依靠人自身的运动和修炼达到特定的境界,这种内省式的思维方式对造物运动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

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之刷牙-晚唐

莫高窟-弥勒变之刷牙-中唐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牙刷发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莫高窟的经变画《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

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揩齿工具一是杨枝、一为手指,还有用布的,伴随印度佛教一起传入中国。为中国的广大僧众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所有的洁齿工具中,唯有咬软的杨枝最接近牙刷形态,新鲜枝条被咬软之后,植物纤维蓬散开来,形同毛笔笔刷,古人用此清洁牙齿及口腔。

早期甚至还出现过一头绑着马尾的牙刷雏形,完全是模仿咬软的杨枝形态。

唐代牙刷在中国登上历史舞台,是与佛教的传播分不开的。

唐辽两代的牙刷生产量极小,使用范围也极为有限。

牙刷也属尚处在知觉心理阶段相适应的“功能器物”,仅以最初始的使用功能为目的,然而这比起早期绑着马尾的牙刷雏形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洁齿功效肯定要强于一般的漱口或杨枝的。

牙刷被创造出来,从无到有,是质的改变。

宋代刷牙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制造者首次从方便使用的角度改善了刷柄以及部分刷头的造型,刷孔的数量上也比唐、辽时期要明显增多(早期牙刷的刷孔数一般都比较少,刷孔的数字也是牙刷断代的基本依据之一),植毛的数量与密度的增加,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宋代的几支牙刷形态各异,其中一把刷柄圆润并有勒腰,尾部扁平,呈椭圆形,和现代医用压舌颇相似。

三支牙刷刷柄均有牌九图案装饰,其中一把牙刷还出现了通体染色的装饰,古人开始对牙刷的美感提出要求。

元代牙刷其一为圆短簪形,头部两排九孔,柄身圆形,头部有三道箍和菱形装饰图案。

另一支头部扁方形,三排孔,柄身有绞丝状四条螺旋线,并且在末段出现了尾梢孔。刷孔数量达到58孔,刷毛簇密度加大,并且在柄身出现抽象的螺旋纹,这对于增加手指摩擦力,加强握牢度非常有帮助。

元代这两支牙刷造型修长细巧,和唐辽时代的牙刷神似。

牙刷到了明代,设计逐步摆脱了簪形的局限,装饰也由原来抽象的纹饰向具象的形体转化,每支造型都十分精美,堪称中国牙刷设计制造史上的巅峰之作。

牙刷生产开始从简洁实用向工艺美学转化,中国工艺美术思想在牙刷上打上清晰的烙印。

明代的牙刷无论从造型美和实用性都达到相当的高度,与当时消费文化的高度发达密不可分。

清代牙刷分为宫廷、官宦及民间三类:宫廷牙刷形制基本相同,柄身弧形上翘,尾部宽大成直角,除尾梢孔外,柄身左30度角斜孔,疑似插牙签之用。

两支牙刷刷头毛束一为88孔、一为95孔。

迄今为止,古今中外,还没有刷孔数量达到这么多的,的确让人感到好奇。

95孔刷,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

这支95孔刷极有可能就是意味着皇帝的“九五”之尊,属皇帝御用。

官宦牙刷头部都已残缺,其一柄身为琵琶型,四弦四调把头,颇具匠心。

“琵琶”通“枇杷”,本是胡人乐器,胡乐盛行于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反弹琵琶图样比比皆是,唐代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而且在乐队常处于领奏地位。

牙刷做成琵琶形,印证了中华器用文化中的礼乐的精神。

其二柄身为扭丝状骨簪,仿玉制品,镂空成四孔,造型纤巧,与清代的吉祥纹样颇为相似,取意吉祥,含有避凶险,保平安之意。

清代延续了明代时期消费文化高速发展的态势,奢华风尚已蔓延至乡镇。

牙刷也开始由城市逐步向乡镇等更小的地方普及。

已发现的几支民间牙刷制作虽然没有宫廷及官宦人家那样注重细节及装饰,但线条简练,方圆相济,联接刷头与柄身的颈部过渡自然,和现代模塑牙刷十分接近。

纵观历代的牙刷造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印迹。

在制作工艺与材料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人创造出了如此精美又符合社会规范的牙刷器具,小小牙刷不仅提高了古人口腔卫生的水平,也用美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古人的文化品位。

—END—

撰文

薇薇子

编辑

采薇君

图片

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装饰》

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