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九色鹿》的创作始末及文本、图像对比研究
//
编者按:动画片《九色鹿》由钱家骏与戴铁郎共同导演,与人物设计胡永凯、背景设计冯健男携整个剧组成员并进,成就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部经典。该片从启动到完成历经20余年,凝聚了几代动画人的心血。
近期,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杨晨曦携手浙江工业大学教师陈晓萌采访了多位参与本片创作的当事人,在掌握史实后,从剧本构思、案头调研、外出采风、创作细节等方面还原历史现场,详实记述了本片的创作始末。同时,本文依据史实,将动画片的剧情与支谦译《佛说九色鹿经》进行文本对比,探讨剧组在剧本改编方面的创作指向与历史原因;并通过与敦煌壁画的图景及北魏壁画风格的比对,讨论本片的人物设计、背景设计、动作设计、色彩设计等。
一、缘起:跨越二十年的动画梦
《九色鹿》是一部中国动画史上极为特殊的作品,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被叫停,其制作从立项到最终完成,时间跨度达20余年之久。
钱家骏作为中国动画的元老之一,其经历十分传奇。他于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我国现代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颜文樑。苏州美专是中国第一所开设动画专业的学校,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人。毕业后,钱家骏先后担任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干事,重庆教育中影画片社社长,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南国动画学院校董,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及美工股股长等,始终坚持在动画创作与教学的第一线。年,钱家骏在战乱中领导20多位年青人创作了抗战爱国题材的动画片《农家乐》,观众看了深受鼓舞。建国后,钱家骏回到母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动画。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钱家骏带领学生北上进入北京电影学校(今北京电影学院)。年,钱家骏等老师受特伟邀请,与门下8名学生一起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在美术片组担任导演、总技师等职,代表作有《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一幢僮锦》《牧笛》(与特伟联合导演)等。
《九色鹿》对于钱家骏来说,是一部在他心目中地位非同寻常的作品。早在年初,《九色鹿》就已经投入了创作,可惜后来因为政治风波而夭折。当时,钱家骏成立了摄制组,据剧组成员之一的浦家祥回忆,为了《九色鹿》,他们曾经去北京收集资料,稍有空闲就去公园画鹿的速写。采风的生活很艰苦,时值严冬,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冻得双手僵硬,带去的那部照相机也被冻得按不下快门,只能捂在怀里,要拍就临时拿出来拍一下,拍完马上捂在怀里[1]。采风结束回到上海,剧组还进行了人物造型设计和动作测试。然而,《九色鹿》生不逢时,年5月,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九色鹿》和木偶片《学仙记》等数部影片皆被叫停,没想到,这一耽误就是20多年。
通过刊于年第三期《上影画报》上的《九色鹿》摄制组剧照的仔细比对,可以发现在工作室墙上贴有一幅莫高窟第85库:《鹿母夫人故事》(晚唐),同时,在造型设计图中,我们也能明确看到最右侧女性造型和莫高窟第61库:《女供养人像》(五代)极为相似,所以年时,虽然没有记载钱家骏曾带领剧组赴敦煌考察写生,但是可以明确看出,此时的《九色鹿》不仅故事来自敦煌,大量造型设计参考亦来自敦煌壁画。80年代初《九色鹿》重启之后,钱家骏仍以敦煌壁画为创作蓝本,并携剧组成员赴敦煌采风。
年,钱家骏与《九色鹿》剧组创作人员研究造型和影片风格[2]
莫高窟第85窟:鹿母夫人故事(晚唐)[3],此图在上图中位于钱家骏头顶上方
莫高窟第61窟:女供养人像(五代)[4],此人物形象与上图中《九色鹿》摄制组整理的最右侧的人物造型接近
时间到了年,钱家骏时年64岁,退休在即,厂里出于尊重老同志的意愿,询问他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钱家骏立刻提出“还是想将九色鹿拍成动画片”[5]。毕竟十年文化浩劫才过去没多久,厂里领导在很多问题的把握上仍是战战兢兢,起初不置可否,其后才同意。
当年6月,剧组核心成员赴敦煌23天采风,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并在敦煌采风期间,钱家骏与胡永凯(人物设计)和冯健男(背景设计)商定了影片的美术风格参照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壁画风格。回沪后,钱家骏带领着胡永凯和冯健男完成了影片中的人物设计和背景设计及分镜画面设计。年8月,戴铁郎进组,作为钱家骏的副手做后续创作事务性的工作,特别是在原动画方面辅助钱家骏完成导演工作,并与原画设计、摄影、作曲等部分剧组成员再赴敦煌等地采风约半月之久。另外,钱家骏为了使影片中九色鹿形象的动画表演更趋生动完美,特意向厂里申请调来了曾在《骄傲的将军》中合作过,善画动物的杜春甫,增强剧组的原动画力量。杜春甫进组之后和动画设计一行前往九华山和杭州的鹿场写生采风。
二、创作:从佛教业报轮回到大爱无疆的价值观
《九色鹿》源自佛教的本生故事,目前常见的有两个译本,一为三国时期吴地月支人支谦译的《佛说九色鹿经》;一为三国时康僧会译《六度集经》中的《修凡鹿王本生》。动画片基本沿用了支谦译《佛说九色鹿经》的故事内容:
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鸟为知识。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下来……。鹿救之。溺人下地绕鹿三匝,向鹿叩头,乞与大家作奴,供给使令,采取水草。鹿言:“不用汝也,且各自去,欲报恩者,莫道我在此,人贪我皮角,必来杀我。”于是溺人受教而去。是时国王夫人,夜于卧中,梦见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即托病不起。夫人告王:“梦见九色鹿,我思得其皮作坐褥,欲得其角作拂柄,王当为我觅之,王若不得者,我便死矣。”王以分国而治,赐重金银募鹿。溺人心生恶念,言王九色鹿处,于是溺人面上即生癞疮。王率众觅鹿至恒河边,见鹿,王军人即便弯弓欲射。鹿语王人救溺人之事。“我于而时,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本要不相道。人无反复,不如负水中浮木”。王闻鹿言,甚大惭愧,责数其民语言:“汝受人重恩,云何反欲杀之?”于是大王即下令于国中:“自今已往,若驱逐此鹿者,吾当诛其五族。”于是鹿与人皆太平运命化去。[6]
这是一个讲释迦摩尼前生化身为鹿王施善于世的故事。动画片的文学剧本是敦煌专家潘絜兹于年受美影厂之邀撰写的[7]。项目重启后,钱家骏和几位主创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现实,削弱了故事中业报轮回的成分,转而将重点放在了九色鹿助人为乐、救人于劫难的大爱精神,歌颂九色鹿真善美的高尚情操。由此,特别做了如下修改:
第一,增加了九色鹿营救波斯商队于沙尘暴,对身边的花草鸟兽爱护有加的情节,并且通过一群小动物获救后,错喊九色鹿为:“妈妈,妈妈!”这一系列铺垫,使九色鹿的大爱精神得到渲染,为后面它两次相救落水人提供了情绪的基础。
第二,落水人的身份设定。落水人的身份在《佛说九色鹿经》和《修凡鹿王本生》中均未明确提及,动画片中将他设计为捕蛇人,从故事情节来看,捕蛇人去林中捕蛇落水,九色鹿救他于林中水潭,非常真实合理。
第三,提醒九色鹿的好友,在《佛说九色鹿经》中并未明确提及,而在《修凡鹿王本生》中,是乌鸦[8]提醒九色鹿,国王带着大队人马来山谷中围捕它。动画片中,为了回避中国民俗中对于乌鸦不祥联想,改为黄莺鸟。
第四,九色鹿见国王的姿态。在《佛说九色鹿经》中并未明确提及,而在《修凡鹿王本生》中九色鹿跪叩着向国王讲述救人原委,在印度、我国新疆克孜尔的同一题材的浮雕、壁画作品中,九色鹿也都是跪叩的姿态。动画片中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处理手法,九色鹿呈站姿,以此凸显九色鹿的威严。
第五,增加了九色鹿明知有诈依然冒险相救的情节。在《修凡鹿王本生》中是九色鹿点悟国王,明显带有佛教的意味。动画片中则改为,捕蛇人为了诱骗九色鹿故意落水惨叫,九色鹿在黄莺一再警告后还毅然救援。正是这种舍生取义,在第一次行善基础上的情感升华,打动了国王和士兵,使国王幡然惊醒,引发了群众对捕蛇人见利忘义无耻行为的共怒。
简而言之,经过修改,动画片《九色鹿》的主题旨在教人向善,心有大爱,崇尚真善美,树立社会共同价值观。这样的修改也得到了厂领导的支持。
莫高窟第窟:九色鹿本生(北魏)[9]
剧本通过之后,当年6月初,剧组的筹备工作开始。钱家骏带领着胡永凯、冯健男、汪伊霓(绘景)以及荆江(福建电影制片厂实习生)一行5人,从上海出发,途径北京、兰州、嘉峪关等地,最后到达敦煌。在敦煌,他们克服了水土不服,住宿条件差等问题,从日出到日落,笔耕不辍,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据冯健男回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临摹壁画时颜料短缺,比如土黄颜料没了,他就用敦煌的黄土掺水混进颜料;纸张容易破损,就用高丽纸替代,这种纸张结实牢固,颜色又可以涂厚,正好能表现出敦煌壁画的厚重感;窟内没有光线,他就用高丽纸铺在窟洞口,反射阳光照亮壁画。就这样,他们在敦煌整整画了23天。结束敦煌采风之行后,又绕道去乌鲁木齐等地参观当地博物馆,收集素材,考察民风。整个采风过程前后经历约两个月时间。回到厂里后,钱家骏带着胡永凯与冯健男绘制完成了个分镜,完成分镜工作[10]。8月上旬,摄制组正式成立。
当年8月,戴铁郎进组,进组后,戴铁郎携原画设计、绘景、摄影、作曲等人再赴敦煌采风。据同行的陆成法回忆,这次采风整个行程大约有半个多月,从上海出发,先到敦煌。在敦煌待了一个多星期,正好赶上了中秋节,他们白天很早就进到洞窟里观摩临习,晚上回到敦煌研究院的招待所内集体讨论研究。[11]
观摩临习敦煌壁画之后,一行人又去往成都,观察梅花鹿的跑跳行卧,为影片中九色鹿的动作设计捕捉素材。他们在养鹿场观察、摄影并画了许多鹿的动态速写。
当年10月,受钱家骏之邀进组的杜春甫与动画设计组前往九华山和杭州鹿场采风写生,同样也绘制了大量关于鹿的速写,为影片的绘制做好准备工作。
在整个影片的绘制过程中,原动画组还经常抽空前往上海西郊动物园写生,保持对鹿各种姿态的熟悉。
年《九色鹿》动画设计组赴安徽九华山途中合影(顾子易提供)
经过8个月的奋斗,年4月,《九色鹿》剧组共完成原动画近2万张、背景多张。之后,钱家骏与冯健男陆续处理、调整一些细节,最终,影片于11月送审通过。[12]
作为影片的主角,九色鹿的基本造型源自于敦煌壁画第窟——《九色鹿本生》,该壁画为北魏时期所作,整体风格凝炼粗犷,这样的鹿王造型如何能与真实的鹿的动作衔接起来,并且还要保持动作的优美性。影片中其他动物如何生动地跃然纸上。钱家骏深知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他非常重视本片的原动画设计,他作为导演经常会直接与原动画设计交流修改意见。[13]
钱家骏(左二)和冯健男(左一)、胡永凯(右二)、汪伊霓(右一)以及马麟(左三,北大英国留学生)在敦煌合影(冯健男提供)
戴铁郎(右)与范马迪(左)在敦煌石窟内临摹壁画
三、艺术成就:诗性与神性兼具的民族文化遗产传达
《九色鹿》是一部诗性与神性兼具的优秀动画作品,其在动画史上的特殊意义,还在于它较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