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共57项,小A今天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下57项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吧。
多年前,有着截然不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欧洲考古学家斯坦因与中国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藏经洞相遇,让两人背后的两个世界迎头相撞,从那一刻起,“敦煌学”应运而生,随着各国学者对敦煌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对中亚、亚欧大陆乃至世界历史逐渐有了更丰富更广博的认识。敦煌学,已是世界的敦煌学,而这一切,都源于藏在莫高窟以及无数流失在世界各地的那些源自莫高窟的文物身上,所蕴含着的那些有关中西文明的密码。今天只选取其中的10个窟探秘,来了解到莫高窟到底看什么,怎么看。
1、震惊世界的第17窟藏经洞
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现编号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如今的第17窟。随后,来自欧洲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及接踵而至的德国、俄国考察队等陆续以极低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获取无数文物,从此,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2、九层楼第96窟的北大像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开凿于初唐时期。此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山崖而建,气势恢宏。在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一尊依山而塑,高35.5米的巨型弥勒佛像,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也是国内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的第三大坐佛,被称为“北大像”。大佛的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
3、惊艳了千年岁月的第窟的三兔共耳
在英国德文郡,有个三兔研究会,他们在英国德文郡的不少教堂里都发现了相似的三兔共耳图案甚为好奇,之后他们在英国各地教堂的彩绘玻璃、浮雕、瓷砖、手抄圣经书稿等地方都辨认出了三兔图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神奇的图案最终竟然追踪到了敦煌。
在莫高窟窟窟顶,研究学者在莲花藻井中发现了三兔共耳,证明自隋代起就出现了三兔共耳的图案,而据国内敦煌研究者统计,在莫高窟有18个洞窟藻井都绘制有三兔共耳,时间从隋代持续到晚唐。这惊艳了千年岁月的三兔共耳,展现出别样的灵动之姿,历久弥新,堪称是敦煌非凡艺术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绝佳例证。
4、最早有纪年的洞窟第窟
第窟位于九层楼以北,它是敦煌早期石窟中唯一有确切纪年的洞窟,约完工于西魏约公元、年左右。该窟主室平面呈方形,面积仅约40平方米,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该窟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表现佛教的佛、菩萨形象为主,同时又有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灵形象如伏羲、女娲、雷公以及祥瑞动物和异兽等形象,还有带有浓厚中亚、印度、波斯甚至希腊艺术印记的佛教护法诸神。来自不同文明和各种艺术元素汇聚在一起,最终造就了窟这一交融着多种文明神祇的艺术宝库。
5、最具有代表性的第窟之反弹琵琶
第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为小型殿堂窟,此窟的壁画,是盛、中唐之际的代表作,通过成熟的技巧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展现了唐代优秀壁画鲜明的民族风格。
此窟南壁东侧《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是莫高窟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她反背琵琶,踏足而舞,舞带展卷,节拍鲜明,神情沉着自然。反弹琵琶的飞天婀娜多姿,成为了敦煌永恒的符号。
6、最具影响力的第窟之九色鹿
北魏第窟为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棋顶,有中心塔柱。柱东向面开一大龛,内塑倚坐佛说法像,外存一天王像。窟壁绘画分为三段,上绘天宫伎乐,中绘千佛和佛经故事,下绘药叉。
此窟内的《鹿王本生图》是一则佛教故事,壁画分五个部分显示,像一种连环画,画面巧的是画师将故事发生的顺序,不是以往的从头到尾,而是由壁画两端向中间发展的呈现方式。此窟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7、最早创新题材的第窟之卧佛
第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参观重点是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涅槃经变画。涅槃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是指佛教修行的最高成果。“涅槃”表示在心中熄灭了世间贪欲、嗔恨、愚痴的火焰。在涅槃像周围,是横贯南、西、北三壁的巨幅连环式涅槃经变。甬道顶部的“报恩经变”、“天请问经变”更是莫高窟最早出现的创新题材,被后代洞窟广泛引用。
8、最美唐窟——第45窟
第45窟主室空间并不大,第45窟这一铺七身彩塑,从造像到颜色,保存得都极完整,被公认为敦煌盛唐时期彩塑的代表作,此窟也因此被评为“特窟”。主尊释迦牟尼佛正襟危坐,两侧对称站立着两位弟子、两身菩萨和两身天王,他们几乎都与真人同高。塑像一动一静、一松一紧,每人都极具个性。进入第45窟,有种与众神对视之感,他们的眼神或谦卑、或沧桑、或威严、或柔媚,被称最美唐窟。
9、揭示供养人使命和家族荣光的第窟
第窟,其双层壁画的特点使其内顶与四壁呈现出唐宋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面貌,且底层的壁画没什么损毁,表层揭掉后,底层色彩依然动人,堪称奇迹。窟中的《帝王图》,人物身着黑红色华服,头戴冕冠,一副器宇轩昂的王者派头,和初唐大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晋武帝司马炎形象几乎一模一样。而西壁龛露出的“翟家窟”字样又揭示了这个窟的供养人——翟家的唐代家族史。
帝王图10、莫高窟塑像代表第窟之禅定佛像
第窟是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大约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北壁东侧的禅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禅定佛头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两眉细长,双眼略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似乎体味着参禅悟道后的满足和愉悦。此尊塑像表现出民族审美情趣与传统技法纯熟的运用,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禅定佛像敦煌莫高窟,这隋唐宋三代文明独一无二的见证,它承载无数历史记忆,让一代又一代前来朝拜之人在此顿悟,为之惊叹。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