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贾佳
00:52敦煌艺术以其雄浑厚重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系统展示敦煌艺术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继《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年5月15日在济南成功举办后,7月17日下午,《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济南)第二期在济南荣宝京行艺术馆开幕。展览由李可染画院、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敦煌画院共同发起并主办,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情景再现了敦煌莫高窟第57号窟,被称为“最美菩萨”的泥本复制壁画惊艳亮相。第二部分为当代艺术家临摹、创作作品展示的形式致敬敦煌文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出的多位当代艺术家临摹、创作的敦煌主题作品
展览展出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壁画
说法图(莫高窟57窟)
南壁弥勒说法图,人物众多。佛、菩萨、弟子等形象达十五、六身,中间是佛盘腿结跏坐在莲花座上,佛一手放于腿上,一手上扬正在讲经说法,头光上绘有贴金小佛,身后绘菩提华盖,在佛座前放香炉,有两头狮子护卫,这在说法图中是极少见的。佛两侧绘一老一少二弟子,年老的弟子手持净瓶,年轻的弟子托钵,侍奉于两侧,再往外是两身大菩萨。特别是左侧的胁侍菩萨绘制最优美,有人甚至把她称为“美人菩萨”,由于57窟的菩萨形象绘制的十分优美,也有人将此窟称为“美人窟”。
57窟开凿于初唐时期,是7世纪30年代的代表窟,窟型,龛型均有隋代遗绪,唯塑像与壁画已经明显地跨进了新的阶段。第57窟规模虽然小,但彩塑和壁画都展示出细腻精妙的艺术特征,可以说是初唐时期敦煌石窟的代表窟之一。本次展览窟内展出的壁画为上世纪泥本复制的“真下一品”,惟妙惟肖再现敦煌艺术。
说法图(莫高57窟)局部·“最美菩萨”
画面中的“最美菩萨”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裸,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一手上举轻扶飘带,一手托供品,体态优美,身体略呈S型,目光下视,若有所思,肌肤细腻,体现出雍容高贵的美,从这身菩萨身上配戴的璎珞,穿的华丽的衣裙上看,俨然是一个贵妇人的形象。所以道诚说:“造像梵相,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相。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说明画家在绘制佛国中的菩萨时,已普遍采用世俗生活中的人物作为蓝本。这身胁侍菩萨身后的四身菩萨面相俊美,画家特别注意刻画她们的眼神,有的矜持,有的娇媚,有的若不经意,有的如秋波暗送。所谓“阿堵传神”,就是指眼睛,说明了画眼睛是画家借以传达物像神情的重要手段。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曹暇、张明弘等多位当代艺术家临摹、创作的作品,以此种形式来致敬敦煌文化,目的是为了宣传敦煌艺术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所承载的文明交互作用,从而带动对敦煌艺术在现代性转化以及敦煌艺术在当代继续创新性发展。
除了以上精美壁画的展示外,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在前期组织“星空·敦煌”星青年公益画展的基础上,联合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还在现场共同举办了“星空·敦煌”心智障碍儿童画展作品义拍,成为本次展览一大亮点。
“星空·敦煌”心智障碍儿童画展作品义拍现场
本次义拍最终共拍得善款10.49万元周天摄
本次义拍共精心挑选淄博市憨兜家园残疾人帮扶中心(简称憨兜家园)学员创作的敦煌题材为主的作品60余幅,另外,参展画家曹暇、张明弘、李子牧也提供七件作品助力本次义拍。在到场的众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义拍气氛热烈,竞拍踊跃,共拍得善款10.49万元。据了解,拍得全部善款将捐献给山东心智障碍者服务网络项目,用于山东心智障碍者康复服务,也以此号召更多社会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