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莫高窟宝塔窟圣迹故事画最多的洞窟中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12/19
76窟东壁《八塔变》第一塔

圣迹故事画是描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生到死在各地的遗迹,以及关于这些遗迹的故事传说的壁画。莫高窟绘制圣迹故事画最多的是宋代,第76窟东壁两侧所绘的《八塔变》。

佛教僧侣和信佛俗众为了纪念和礼拜佛祖释迦牟尼,将释迦牟尼一生中发生重大事件的八个地方所建的佛塔,称作“八大宝塔”,绘制“八大宝塔”故事的画称作《八塔变》,因而76窟又称“宝塔窟”。

八塔是:1、蓝毗尼园佛降生处宝塔;2、尼连河畔佛成道处宝塔;3、鹿野苑佛初转法轮处宝塔;4、曲女城佛为母说法处宝塔;5、孤独园佛降伏六师处宝塔;6、灵鹫山佛为四众说法处宝塔;7、毗耶离城猕猴为佛奉蜜处宝塔;8、拘尸城双树林佛入涅槃处宝塔。

76窟四壁壁画下部已经残毁,画在东壁南北西侧的《八塔变》,在窟前壁(东壁)上方贯通画飞天十铺,下方门上绘七宝象征七佛。两侧门南、门北画《八塔变》两排,下排图像因渗水而残毁。非常难得的是壁画有详尽的汉文榜题文字并标明八塔的次序:上排南起分布为第一塔释迦降生,第三塔初转法轮,门北为第五塔降服六师和第七塔猕猴献蜜,八塔的顺序是由右至左,先上后下。右上第一为降生,左下最后为涅槃,可见是按照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汉地叙事画线索安排情节的。现保存完好的只有上部的四塔。从南至北是第1、3、5、7四幅。每幅以一座宝塔为中心,四周画六至八个小画面,表现佛传中某一阶段的事迹。

如东壁南侧第1塔《蓝毗尼园佛降生处宝塔》,全图中心画一巨型宝塔。塔顶上部有飞天环绕散花,宝塔中间画蓝毗尼园,佛母手攀无忧树从右胁降生太子;太子出生,步步生莲,龙王喷雨,为太子洗浴灌顶。围绕这一中心内容,从塔的右上侧,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绕到塔的左上侧,呈马蹄(凹),画了六组小画面:净饭王手扶太子,请相师阿私陀仙占相;太子决心出家,夜半逾城;马夫车匿手捧宝冠,和白马一起向太子辞别;太子落发在雪山修行;太子在深山峻岭苦行六年;释迦牟尼在熙连河洗浴,于菩提树下悟醒成道。各个画面都有榜题,字迹保留清晰。

又如第7塔《毗耶离城猕猴为佛奉蜜处宝塔》,塔龛中释迦汉装佛衣,右侧胁侍菩萨戴三叶冠,双手合十作印,短裙裤,双脚似并向一侧。龛外“菩萨声闻从佛会时”一侧两位菩萨,第一位右手与愿印,左手长过膝,似执莲茎,典型波罗莲花手观音身相;右侧菩萨亦双手合十,身体扭转深得波罗神韵,双脚并立虽不如12世纪胁侍菩萨典型,但仍可确定并向一侧,与后藏夏鲁寺早期壁画波罗菩萨画法非常相似。

《八塔变》佛塔的样式也是莫高窟新的佛塔形制,与卫藏11世纪的塔龛,如艾旺寺残存的塔龛样式相似,但塔刹两侧的飘幡又是汉地晚唐五代长幡的样式。每幅画面上,人、物、景表现相当简明扼要,用“八塔变”的组画形式,表现佛传故事,形式特殊新颖,别具风格。既是圣迹故事画,又是佛传故事画。这种形式只在莫高窟76窟仅有,可谓之珍品。(周卫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