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
当我们旅行,面对敦煌莫高窟、洛阳石窟、东坡故居、石门栈道时,若不知晓其中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只是站在这些辉煌的建筑前,拍下一张照,写下到此一游,这样的旅行会不会显得太过无趣了呢?。
有一个人就这样踏上了寻找文化之旅,他甚至为此辞去了所有的工作和职务,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走过了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他为自己的旅行确定了主题:“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
路途中,他写了一本“旅行日志”,交融了长度与厚度。用他的话说,他写了“文化山河”。
这个人叫余秋雨,这本书是《文化苦旅》。
一个走得最远的文人
一九九二年,余秋雨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有人说他达到了文化教育的顶峰。在几个省部级职位升迁的问题上,余秋雨拒绝了。在拒绝提升后,余秋雨将辞职信寄给国家文化部院长。就是要到大西北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阳关”。
余秋雨22次递交辞职书,每次都是原封不动,一笔勾销。截至第23次,余秋雨先生甚至表示,他愿意接受解雇,放下一切。上司见他心意已定,终于同意了。
就这样,46岁的余秋雨,创造了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辞行,进而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之旅。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次前无古人的寻心之旅,在当代文坛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所谓阳关在何处
辞职后,余秋雨孤身一人从西北出发,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
北面是玉门,南面是阳关。在汉唐时期,阳关是内地与西境通商的必经之地,是历史上交通要道。数不胜数的文人骚客借阳关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百转千回的情感。其实不管是古文献还是诗文,对阳关的描写都非常不准确,只知道有阳关可能在敦煌市西南部的古董滩不远处。
余秋雨先生就是在这种已知线索十分稀少,过程可能会凶险万分,结局也许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未与任何专业人士作伴就独自去了西北。他曾在书中记录过,只身一人的他为了寻到阳关故址,多次询问也多次无果。对于这个仿佛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地方,似乎是无人所能知晓的秘境。
一路风霜坎坷,直到遇上一位老人,似乎知道一点有关阳关的位置。老人劝说他路远险阻,风雪呼啸,为了一块石碑实在不值得。但是余秋雨没有因此回头,向老人道过谢之后,便继续迎着风雪前进。终于,苦苦寻找、坚持不懈的余秋雨找到了屹立于荒漠中的石碑,上面赫然刻着四个大字——阳关故址。
到阳关时,他虽做好准备,却依然被这天地间的孤寂所震撼。曾经这里有着来往不绝的人马,也可能有过那么一时的繁华盛景,见过战旗猎猎作响,骏马萧萧作鸣......但现在都被尘封在黄沙之下,寂静无声,仿佛告知世人,前世种种已成过往、再也寻不着。
他在自己的《文化苦旅》提到自己当时的感受,内心无比感慨,只觉得只言片语真的很难描述当时的场景。
余秋雨这次险峻的出游,也是写作之路突破自我的旅程。他将自己在路上的随笔感悟寄给了编辑朋友,开始连载自己的文化苦旅。
后来,他将《文化苦旅》出版,当时震惊散文界和文化界,人们将这本书称为大散文。余老先生也曾说过,他指的苦旅,有多重苦味,浅显的、深刻的,尽在此书中了。
他是旅行,也是探寻中华文化,更是探寻内心的深处。
中国版图辽阔,历史悠久,横是绵延五千里,纵有悠悠五千年。他跋山涉水,丈量了五千里的长度;又苦心孤诣,研读了五千年的厚度。
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共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跟随余先生的文字,我们一起领略山河的壮丽景象,从一座城到一个国,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旅行是一桩关乎灵魂关乎生命的事情。每一次旅行都是有预谋的灵魂越狱,有期待的生命破茧。
摆脱现实的一地鸡毛,去拥抱诗和远方。你出发了吗?如果还没有,那先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跟着余秋雨一起看看国大江南北。
领略中国身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额情怀提前做一个有“内涵”的旅游攻略,听听历史的重重叹息。
如果你很幸运已经开始了,你是否又像流水线一样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循环往复这种“低质量”的旅行,找不到旅行的意义。迷茫而无所得。
如果是这样你更应该读一读《文化苦旅》,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厚重,感受历史的沧桑悲观,洗涤灵魂。
每个人都没办法不老,但我们可以走出去看看,来一场“文化苦旅”,体会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想后的放松,或许我们还可以更年轻。
抛开对他的人生非议,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值得每个人品读
年,在“裸辞”后,余秋雨背负起自己的包袱,带着一件棉袄,开始了他对文化的探索。在这本《文化苦旅》里,他汇集了他旅行中所见、所闻、所听、所感。
那时,“文化苦旅”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并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文化散文的热潮。直到今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化苦旅”一本书可以支撑一个出版社。
因此,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身为《文化苦旅》的忠实读者,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我认为它是一本值得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少)阅读的启蒙书,这本启蒙书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精神,本身就是一次文化苦旅。
也许,有生之年我们不会去太多的地方,但是阅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可以用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茶马古道……这些壮丽的风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该书是全国中学推荐最多的课外读物,也是中国家长寄给海外留学孩子最多的书籍,也是新课标中推荐中学课外阅读的书目。
有人说过,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那么“文化苦旅”就是我的首选。人生如梦,在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这不仅仅是一本枕边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灵丹妙药。
点击下方横幅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