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殷殷嘱托记心间丨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8/6

在抖音搜“#敦煌”,这个话题有50.1亿次播放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才14亿多人。由此可见,敦煌热度极高。

人人爱敦煌。然而,当我们谈论敦煌的时候,更多是沙泉共生的鸣沙山月牙泉,还是举世闻名的人类宝藏莫高窟?是有着鲜明风格与美感的壁画,还是纪录片《河西走廊》,抑或是盛产李广杏的西北小城?

你心向往的是哪一个敦煌?它们都是敦煌文化的一部分。借助它们,才得以窥见辉煌的敦煌一隅,望见跨越时空的生命力量,并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发展,为敦煌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正是敦煌文化历经两千年魅力不减的终极答案。

从历史中走来

无数次梦中,张杰龙觉得置身石窟,四下一看,原来是在家里。

“壁画临摹多了,时常会觉得自己就是古代的一名画匠,在石窟画了一辈子菩萨。”张杰龙说。

“看着美与历史共存的壁画,想到千年的历史长河湮没了无数生命,却有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虔诚地把满腔热情画在窟壁上,一笔一笔描摹着信仰和希望,不知不觉就流出了眼泪。”张杰龙说,他从古代画师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敦煌的文化和艺术有着跨越千年的力量,作为敦煌人,不该虚度时间,要用有限的生命为敦煌做一些事情,比如传承。

如今,传承的方式被网络赋予多种形式。

年初,张杰龙开通抖音号,发布了画菩萨的过程,并直播敦煌壁画绘制,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敦煌壁画爱好者到敦煌拜师学艺。更多人因为他的画,对敦煌壁画、敦煌文化萌生向往。

今年五六月,一些网红大V到敦煌做直播,邀请张杰龙穿上古装,扮成古代画匠画壁画。那一刻,梦终于照进了现实。

敦煌的磁吸效应不止引来了网红大V,还有各国文化专家、学者、艺术家。走进敦煌石窟群和敦煌博物馆、悬泉置遗址和锁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掘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魏晋文化、简牍文化等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和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继续努力、更进一步,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号召,自觉履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酒泉更是如此。印发《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贯彻落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建立工作互动、信息共享、问题联办等制度,指导敦煌申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举办学术讲座,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销售渠道。独具特色的文创品牌效应正在形成,文物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与时代同行

北京距离敦煌约公里。

上海距离敦煌约公里。

深圳距离敦煌约公里。

……

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的导演张华是三亚人。到敦煌的那一天,她觉得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有生之年能创作一件与敦煌有关的作品,非常荣幸。”张华说,与敦煌结缘是在大学毕业时,她要在毕业典礼上跳一支独舞,编舞老师为她编了一支名为《彩塑》的敦煌舞。排练中,她查阅了敦煌相关知识,从那时起,便置身于敦煌文化中,对敦煌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乐动敦煌》是张华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之所以选择洞窟式沉浸式演出的呈现方式,她说,希望通过声音的沉浸和观众与演员的靠近,让观众的感官、情绪都沉浸在敦煌音乐中。

“越了解敦煌,越觉得敦煌的价值不止莫高窟,不管是在文化、商贸还是在战略意义上。”张华说,“我希望未来发掘敦煌文化的更多价值,通过新形式、内容展现出来。游客观看后再来敦煌,就不仅仅是去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