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被誉印度敦煌石窟,唐玄奘曾亲自去膜拜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9/3
坐落在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多个洞窟规模巨大,壁画内容丰富,在世界佛教艺术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印度,也有一个石窟可以跟它媲美,那就是阿旃(zhān)陀石窟。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德干高原英德亚里山的山谷里,此地丘陵起伏,溪流纵横,弯环作马蹄的形状。公元年前后,我国唐朝高僧玄奘曾经到达阿旃陀石窟,并在《大唐西域记》中首次对它进行了描述:“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障,重峦绝巇(xī),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而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阿旃陀石窟代表着古印度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东南亚乃至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一位印度学者的说法:“中国有敦煌的千佛洞,印度有阿旃陀石窟的千佛图。”阿旃陀石窟凿于临溪流的悬崖上,共计29座。石窟最早约在公元前2世纪便在此山开始动工,先后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时间才陆续凿成。虽然数量没有敦煌的多,但它的艺术精工,同样可贵,堪称一部漫长而不朽的壁画史。不过可惜的是,这些石窟因为未知原因,并没有完全竣工,除了少数几座洞窟大致完成,其余都是半成品。废弃的石窟变得荒草丛生,湮没无闻。直到年,马德拉斯军团的一队英国士兵进入深山中猎虎时,由一个半野蛮男孩引路,无意发现被遗忘已久的阿旃陀石窟,一个军官还在第10窟的石柱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题记。从此阿旃陀艺术重返人世。如今看来,第10窟的确与众不同,尽管初见给人以朴实之感,却是全部石窟中年代最久的一座。洞壁上全是图画,透过玻璃的保护层,可以看到介绍佛祖释迦摩尼生平的画面,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最深处中间的那尊石雕坐像,顺着不同方向的指引灯光望去,奇迹便会出现:佛祖时而凝神沉思,时而面露微笑,时而遥望远方。或许连军官也没想到,这个偶尔发现竟然改写了印度的古代艺术史。壁画是阿旃陀石窟的精华,画面涉及的主题广泛,从城市宫廷到田间屋舍,从王室贵族到村夫野老,既有高贵庄严的,也有平易近人的。比如1号洞窟的五百罗汉,表情各异,极尽变化之妙趣;洞顶的化生童子画像,面带笑容,形象天真可爱。这些壁画人物无论外形还是气质,都近乎完美。再比如16号洞窟左壁上的《公主临终图》,描绘了释迦摩尼异母弟弟的妻子逊陀罗公主之死。壁画以传神的笔触,把公主临终时眼神流露出来的哀怨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幅壁画都仿佛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印度古老的神话故事。玄奘曾提到的“伽蓝”,据后来学者推断,应该是阿旃陀的第26窟。它是石窟群中规模较大的塔堂窟,亦是后期洞窟的代表,以精美的雕刻著名。大厅内环列立柱27根,拱券形窟顶仿木结构非常壮观。右壁有释迦摩尼降魔成道的浮雕,场面宏大,格外生动。同壁的佛涅槃图,则是印度现存最大的卧佛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