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敦煌莫高窟受困暑期游洪峰官方分流减压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5/2/6
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图为8月中旬,莫高窟九层楼下的游客如织。 冯志军 摄敦煌莫高窟受困暑期游“洪峰”官方分流减压释“引力”中新网甘肃敦煌8月18日电(冯志军艾庆龙)8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经历了近40年来同期最大的客流冲击。无论是披星戴月的排队抢票,还是漫长焦急的等候参观,或是摩肩接踵的景区游览,一切都呈现出堪比“春运”的火爆场面。“文物安全是天大的事儿,但看着起早贪黑的游客,内心很是无奈和矛盾。”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罗瑶望着莫高窟前每天长约1公里的游客队伍直言“于心不忍”。他既担心身后脆弱的洞窟是否经受得住如此多人的考验,更揪心炎炎烈日下长时间排队的游客能否坚持得住。图为敦煌莫高窟入口处,被排队等待参观的“应急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敦煌研究院供图罗瑶说,游客早晨5时就要起床赶来参观,很多人没吃早饭,到早上七八时就有一部分游客出现低血糖;还有一些游客为了尽早参观,中午要长时间饿着肚子排队等候,加之近日连续40℃的高温天气考验,游客的旅途痛苦可想而知。图为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疏导排队游客有序参观。 敦煌研究院供图“即使这样,应急游客还是只能走马观花式地看一下洞窟。”罗瑶说,由于排队等候的人实在太多,讲解员只能将讲解词精炼简化,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讲解途中还不敢和游客有“互动环节”,如果游客“多看几眼,多问几句”,文物和游客都不安全。“为了旅游开放,敦煌研究院已经绞尽脑汁频出对策,但游客为什么还是万般辛苦?”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道,作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单位,约有名工作人员的敦煌研究院,有六七百人忙碌于旅游接待,但仍有游客留下遗憾,甚至有带团导游因买不到票当众哭泣。每年七八月份,是敦煌传统旅游旺季。为确保文物及游客安全,莫高窟严格执行人次的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控制,同时为满足远道而来的游客能感受和体验到千年石窟的魅力,敦煌研究院会在7月、8月适时发售单日1.2万张“应急参观票”。据统计,截至8月15日,莫高窟今年已接待游客.7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了16.5%。而自今年7月启动应急模式以来,至8月15日接待总人数近70.3万人次,其中接待应急游客近41.4万人次,占整体游客接待量的59%。莫高窟暑期旅游为何频“爆棚”?相比近年莫高窟“单日游客量逾万人次”的常态考验,今年夏天的火爆程度远超出其承载“极限”。李萍介绍说,莫高窟自年实施“预约参观”新模式以来,一般是隔日发售“应急参观票”,前几年基本都能满足未预约到参观门票的游客需求,但近期几乎天天都在“应急”,但还是“一票难求”。李萍分析称,出现今年这种“爆棚”现象的原因有三:青海环线游的火热将敦煌从旅游目的地变为旅游过境地,其中多数游客在敦煌基本只停留一天;亲子研学游激增,是今年暑期最显著的特点,并主要集中在七八两月;莫高窟应急门票“被动”上线变为“产品”,引来远端更多游客。“青海环线游带来的游客由于停留时间短暂,对‘应急票’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李萍说,敦煌除东线外,西线有雅丹魔鬼城、阳关、玉门关等诸多景观,游客如果能停留两三天,参观莫高窟的日程会比较好安排,但现在只有一天时间,和其他途经的游客汇流,都盯着当天1.2万张应急票,购票难度可想而知。莫高窟应急参观门票为何如此紧俏?李萍对此解释称,每年来敦煌的游客自然递增是可以预见的,每天1.2万张应急票,本来是计划留给“不知道预约但已经来敦煌”的游客,第一年的应急游客体验相对较好,当时单日鲜有突破1.2万人次。但去年以来,一些旅行社和OTA平台将应急门票推到网上当作一种产品售卖,远端的游客看到这些票后便会动身出游。“应急票成了旅游产品,这与我们的初衷又不一样了。”李萍说,应急门票不是一个票种,它只是一个应急之举,以解决部分已在敦煌的游客的燃眉之急。迫不得已之下,今年又推出应急票小程序,只有进入敦煌30公里范围内,才可以通过莫高窟预约网小程序看到应急票,但在远端是看不到的。据了解,目前每天1.2万张莫高窟应急参观门票中约有60%通过小程序发售,只要在敦煌市任何地方都可以购票,每部手机可以购买三张实名票。其余的应急票,则留给窗口向不会使用小程序软件的游客群体发售,极大方便了游客购票。莫高窟预约参观新模式“养成记”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莫高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不仅面临着病害威胁,大量游客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参观,亦对古老的石窟构成了威胁。经多年科学论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于年8月1日正式启用,实施了单日总量控制、网上实名预约、前端数字化展示、后端实体洞窟参观的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以解决日益增加的游客量与莫高窟保护之间的矛盾。“如果不是这种新模式,今天莫高窟的参观秩序绝对不会这么有序。正因为有了前端三十场电影的‘虚拟参观’,把游客按时段平均分配后,才将莫高窟的游客承载量由变为。”李萍表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物研究单位,敦煌研究院专门成立了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可见对于旅游开放的重视。而在年莫高窟预约参观制实行伊始,当时很多人对这种新模式不理解,敦煌研究院为此下了很大的决心。为引导游客适应和接受新的参观模式,作为莫高窟外围的“防火墙”,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在当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每人“50元电影票+10元摆渡费”后,又决定免费运营,并延续至今。据了解,到今年为止,敦煌研究院为免费开放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运营投入了很大的成本。除了维护费用不菲的球幕电影外,从数字展示中心到莫高窟往返26公里的摆渡车,目前都是全免费的。以今年为例,预计游客将达到万人次,这就意味着要给运营公司支付将近0万元。不仅如此,新模式推行伊始,有不少游客想开车直奔莫高窟,每天在路口劝返的车辆不计其数。李萍回忆说,用于保护莫高窟的新模式在当时举步维艰,“‘虚拟参观’和实体洞窟前后端本是一体的,如果不免费,有些人不想看电影,而有些人又想看,一个团队里都会发生分歧,预约制就瓦解了”。直至四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游客都接受了莫高窟参观新模式。根据敦煌研究院对游客的调查问卷及网络舆情监测来看:尽管是人潮涌动的旅游超旺季,但通过提前预约的人次参观体验和获得感都是比较好的。频出新策打“黄牛”维护游客权益近年来,在莫高窟旅游持续“爆棚”的背景下,炒票、倒票等旅游市场乱象屡现,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敦煌研究院持续通过一系列新策打“黄牛”。图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停车场上密密麻麻的自驾游车辆。 敦煌研究院供图相比国内其他的石窟群,集珍贵性与脆弱性于一身的莫高窟是很特殊的,因从保护角度为其设置了承载量限制,参观门票就成为了一种资源。尤其是在游客云集的暑期,“黄牛”的出现成为引发“一票难求”的幕后黑手。年莫高窟预约参观新模式启动后,有一些人通过外挂软件刷网络预约门票,敦煌研究院随后花了近万元对系统进行升级,并对多家旅行社设置“代码”,陆续抑制住了“黄牛”。现在每一张门票都是“背码”,张门票分别是哪一位游客预约,对应身份证信息一目了然,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但很快又出现应急票‘黄牛加价’的现象,不得已又对1.2万张应急票实行实名制。到了今年,尽管两种票都是实名制,但仍有游客反映还有“加价买票”的现象。“针对黄牛,我们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就是为了维护游客的权益。有些东西是可以预见到的,但有些根本难以预料。”李萍表示,针对应急票逐渐被变成旅游产品,今年推出了应急票小程序,又有黄牛利用外挂软件,虚拟定位到“敦煌”进行“炒票”。该院随后进行了及时防范,才把这个漏洞给堵住。图为8月中旬,莫高窟前等候参观的应急游客排成近1公里长队。 冯志军摄“我们没有委托任何第三方销售莫高窟门票,更没有加捆绑的任何产品。”李萍强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莫高窟单日张的预约门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应急票即是对此的一种补充。错峰出游莫高窟尽享敦煌“VIP服务”“我们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