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隋代的飞天多以群体飞天的形式出现,如第窟、窟、窟等窟都在四壁上部接近窟顶的地方画出一道装饰带,其中飞天一身接着一身向中央佛的方向而飞行。这些飞天小巧玲珑,灵活多姿,加上飘带简练流畅,造成一种快速飞行的气氛。飞天莫高窟第窟南壁隋第窟也同样,在四壁上部画出天宫栏墙和飞天,在深蓝色的天空中,飞天的飘带配合流云构成轻快飞动的效果,造型的简练优美,动作的急速,色彩的丰富变化就是这个洞窟飞天的动人之处。由于变色的原因,底色形成了深褐色与蓝色交织的状况,犹如一道奇妙的色光,使这些飞天透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感。飞天莫高窟第窟北壁隋第窟的四壁上部,画家以蓝色作底,并有意表现出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具有光的自然效果,非常真实地表现出飞天轻盈地飞行于天空的情景。如北壁上部这两身飞天,头梳双环髻,前一身飞天穿着大红的长裙,回头吹奏着笙,显得很悠闲;后一身飞天穿黑色长裙,一手托着一朵莲花,虔诚地向前飞去,在蓝天的背景中,给人一种脱壁欲出之感。隋朝的艺术家对飞天的喜爱和描绘达到高峰,在佛龛上、藻井中、说法图中和四壁上部等很多地方都画满了成群结队的飞天。若单从飞天的数量来看,隋代的飞天不亚于唐代,在装饰画、藻井图案中,飞天往往与其他形象相配合,相得益彰,创造了很多杰出的作品。飞天莫高窟第窟窟顶南披隋隋代第窟窟顶南北两壁分别画出了东王公、西王母等形象,这一题材在西魏时期已经出现,但在这里,飞天的形象则大量出现了。如北披的西王母的凤辇前,上部有一身羽人引导,前面还有两身飞行的比丘,下部是三身飞天,各托鲜花飞去,凤车后面则是四身飞天飞舞着跟随,飞天拖着长长的飘带,与天空中的彩云和天花相伴急速地向前飞去,呈现出浩浩荡荡行进的趋势。南披的东王公龙车前后也表现了与北披一致的飞天及气氛。东西两披的布局大体一致,都在中央画摩尼宝珠,两边各有四身飞天向着中心飞来。这样,窟顶画出了几十身飞天,在彩云飘扬、天花飞舞的空中,构成了一个飞天的世界,使整个窟顶的空间变得无限、辽阔、深远。画在佛龛中的飞天也同样富有气势。第窟正面龛的龛顶,共绘出十五身飞天,与四壁上部天宫栏墙内的飞天不同,不是那种整齐排列朝着一个方向飞,而是自由自在,演奏着各自不同的乐器,纷纷从天而降,使你目不暇接。几乎每个飞天都有不同的姿态,绝无雷同,有的柔和,有的强劲,有的迅疾,有的舒缓,各有个性。飞天莫高窟第窟龛顶隋第窟本来是一个大型洞窟,现在大部已塌毁,但西壁的佛龛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个佛龛很大,里面塑出了佛和十大弟子彩塑,龛顶则画出二十六身飞天,可以说是飞天最多的一个佛龛。这些飞天有的手托莲花,有的持璎珞,有的弹奏乐器,有的在舞蹈散花。最特殊的是飞天中还有不少是身披袈裟的比丘,他们上下翻飞,自由翱翔,在土红底色的烘托下,更有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来源:敦煌书坊,文章摘编自“走近敦煌丛书”之赵声良著《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