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架空凿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更即营造。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自此,历千年而不朽的石室遗珍令世界为之瞩目,上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使朝圣者纷至沓来……敦煌乐舞,便是这瀚海长河淬炼的一颗耀眼明珠。“方丈室内,化尽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在一窟窟佛殿中,在一铺铺壁画上……莫高窟第窟飞天乐伎莫高窟第窟不鼓自鸣乐器莫高窟第窟《观无量寿经变》乐舞莫高窟第窟《张议潮出行图》舞队与乐队莫高窟第窟《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乐舞莫高窟第窟《药师经变》舞伎莫高窟第窟《观无量寿经变》舞伎这是各民族文化激荡的旋律,这是莫高精神不息的歌唱。它们透过图像和文字向今天走来,跨越时空,与我们一同奏响这景云河清,盛世太平。“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往今来,敦煌一直默默践行“文化自信”这个与时俱进的使命,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敦煌再次成为聚焦全世界目光的丝路节点。此时此刻,敦煌研究院将联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团队,向公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敦煌乐舞的内容、风貌与气象,以乐舞为载体,谱写中华文化中最绚丽多姿的一段华章。6月12日19时30分,由敦煌研究院出品,作曲家谭盾带领法国里昂国立管弦乐团、德国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及知名歌唱家共同演绎的《敦煌·慈悲颂》将在敦煌大剧院上演,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倾听敦煌,感受千年丝路文明的回响。笔者按:敦煌乐舞通常包括敦煌石窟乐舞图像和敦煌文献乐舞记载两大部分,乐舞图像具有丰富的种类和数量,同时也反映了大量中古时期乐舞的片段。另外,敦煌文献中的乐谱、舞谱、曲辞以及关于音乐机构、音乐从业人员、乐舞使用等方面的记载也真实展现了敦煌地区乐舞传播和发展的样貌。这些图像和文字在中国乐舞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该领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佐证。(来源:敦煌研究院作者:朱晓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