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个仅仅听上去就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词,事实上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写给汉武帝的报告中说道:“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古人一般都用汉字的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汉书》中便说:“敦,大也。煌,盛也。”这是一个地广而昌盛的地方。公元前年,汉朝正式设立了敦煌郡。这里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敦煌的繁荣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开始加速。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西域的物产也能传到中国。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和节点,则成为了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的胡商和汉族的商客云集在此做生意。经济的繁荣往往都带着文化的繁荣,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敦煌作为经济和文化交融碰撞的地方,自然是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文化即见于史书之上,也见于流传下来的文物,更见于莫高窟、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个石窟壁画之上,它们都有一个统称叫做“敦煌壁画”。谈到敦煌壁画的时候,我们总是非常严肃的,毕竟敦煌的壁画既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寄托了古代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融。壁画的内容也涉及到了古人的生活,文化、以及古人心目中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等。这些话题都是非常严肃的,但是今天我们在“品味”敦煌壁画的同时,不妨来“玩味”地看待一次敦煌的壁画。敦煌壁画多采用线条的形式来表达形貌,因此看上去比较的笼统,剩余的就要看观赏者自己品味和解读了。比如说这一张菩萨的画像,在整体上是一张很大的壁画其中的一个角色,但如果你把这一张画像单独放大十倍来看就会发现,这张脸怎么看上去那么的眼熟呢?这不是以前年年在春晚都能看到的冯巩老师吗?别说还真有哪味。这一张就更有趣了,玛丽莲梦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是国际知名影星。而梦露最有名的便是她“遮裙”的动作。一阵风吹过来,正好吹飞了梦露的裙摆,梦露娇羞的用手遮住裙子,如此反而更加令人浮想联翩,不觉心神荡漾。但其实梦露的招牌动作早在年以前就已经有了,事实上敦煌的壁画中还记录了许多人们生活的场景,比如这张便非常有意思,就是不知道梦露有没有受到了过这幅敦煌壁画的启发。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敦煌的人物画像无论男女都画的非常的胖,而且有证据可以表明,这是画师故意画成这样的,比如说这两尊菩萨,脖子上还有意的刻画了三道线条,表示肥胖和脂肪很多。或许是因为“肥”代表着物质充足,象征着富贵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