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择一事终一生,敦煌人的守护传承莫高窟参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12/4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友惠先生就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投入到敦煌艺术的临摹与研究事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50年代的莫高窟,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关友惠先生与同仁们白天地洞窟里调查、临摹,晚上没有电,大家就聚在一个大房间,点一盏汽灯,共同在灯下练习壁画的绘画技法。就这样勤学苦练,潜心探索古代壁画艺术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关友惠山西考察照70多年来,像关友惠先生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莫高窟人,在大漠深处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莫高窟这个世界艺术之宫,以他们不懈的努力,逐渐掌握了古代壁画的绘制技法,他们就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传人。李林、关晋文、关友惠龙门石窟考察关先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在莫高窟工作的数十年间,临摹壁画数百幅,对敦煌石窟各时期壁画的风格与技法了然于心,通过他的大量临摹品,比较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敦煌壁画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由于他扎实的临摹功底,在20世纪70年代,西安附近的唐代壁画墓,如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壁画出土时,受陕西省博物馆的邀请,关友惠先生参加了唐墓壁画的临摹工作。其后又应邀参加酒泉丁家闸壁画墓的临摹以及新疆库木吐拉石窟壁画的临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关友惠先生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他率领美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潜心研究古代壁画艺术,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并多次主持或参与筹备国内外敦煌壁画展览,使敦煌艺术不断传播于世界各地。帷屋闲话图白描,莫高窟第85窟,晚唐关友惠,年飞天,莫高窟第窟,北魏关友惠,年年,在北京大学宿白先生的指导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了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时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樊锦诗、马世长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考古研究工作。屏风画,莫高窟第窟,中唐关友惠,年宿先生认为:石窟文物是艺术,必须要考古与美术两方面的工作者结合,才能做好石窟考古工作。按照这一思路,当时研究所的常书鸿所长就派关友惠、刘玉权二位画家参加了考古工作。关友惠先生开始学习并掌握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在樊锦诗先生的带领下,对莫高窟的北朝和隋朝的石窟进行全面的考古分期排年工作。晱子本生故事,莫高窟第窟,北周关友惠,年后来关友惠先生与樊锦诗、马世长、刘玉权先生合作发表了《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等论文,这些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关友惠先生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又特别对敦煌壁画图案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借鉴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在壁画艺术风格、样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陆续发表了有关敦煌石窟早期图案、隋朝图案及唐代图案的研究论文。年出版的《敦煌壁画全集·图案卷》(上、下卷)集中呈现了关友惠先生数十年调查研究敦煌图案的成果,这部著作以缜密的思维、细腻的分析,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图案以及相互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晰透彻,并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一些图案的源流进行了分析,可以说是第一次对敦煌石窟中图案艺术系统的总结,为他人今后的敦煌图案研究奠定了基础。比丘举哀图,莫高窟第窟,中唐关友惠何治赵,年关友惠先生与无数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者一样,择一事终一生,对工作任劳任怨,对青年后学则是尽力扶持。他总是默默无闻、从不张扬。但是,他的画作为我们今天认识和临摹古代壁画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沙弥守戒自杀品,莫高窟第窟,北魏关友惠刘玉权,年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本文摘自《石窟面壁》序赵声良敦煌研究院院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