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莫高窟五台山化现图一壁看尽众生相莫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12/8
补骨脂白斑抑菌凝露 https://m.39.net/pf/a_11092337.html
当您来到洛阳博物馆二楼,走进三大石窟联展的敦煌展厅时,看到左手边那幅巨大的壁画,很难不为其所动。这就是位于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化现图》的部分复制图。敦煌展厅展出画面的局部展品小档案·展品名称: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化现图》·年代:五代·形制:壁画·简介:莫高窟中最大的一幅壁画,绘制了五台山周围的地理形势、山川景色及风土人情等。当您来到洛阳博物馆二楼,走进三大石窟联展的敦煌展厅时,看到左手边那幅巨大的壁画,很难不为其所动。这就是位于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化现图》的部分复制图。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后期的一个洞窟,因为主要供奉文殊菩萨,故又称“文殊堂”,而位于窟室后壁的巨幅壁画,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图,图上的建筑有多处,所画人物多位,可谓“一壁看尽众生相”。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文殊菩萨在佛国具有无穷的智慧,传说他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因此这幅《五台山化现图》才会出现于这个洞窟。在原窟里,这幅图全长13.45米,高3.42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幅图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途经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方圆公里的地理形势、山川景色及风土人情,图中的大小城郭、寺院、塔、草庵等错落有致,其间穿插着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迹等,一些寺院如大佛光寺、大法化寺等在文献中都有记载,有的佛寺至今尚存。整幅图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各种菩萨化现景象,中部描绘五台山5个主要山峰及大寺院的情况,下部表现通往五台山的道路,包括从山西太原到河北镇州沿途的地理情况,充满生活气息。此次敦煌展厅展出的是图的中间部分,即五台山山峰和寺院的情况。只见大大小小的寺院大多采用简练概括的表现形式,著名的十大寺院如大清凉寺、大金阁寺、大王子寺等,多为方形大院绕间回廊,有山门、角楼,院内有佛殿;中型寺院一般无角楼,只有一道山门,内有一座两层殿堂;普通小寺只有一座三楹殿堂。如果仔细观察您还可以看到,在五台山周围数百里的山川景色中,有百姓割草、饮畜、推磨、舂米,以及开设客舍、店铺等现实生活情景,画师用写实手法让人物在图中三五成群结队而行,经山城、拜寺塔,到处都有人物活动。这幅壁画展示了多年前古代中国各式各样的建筑形象,由于现存的唐、五代建筑实物极为稀少,这些建筑形象显得非常珍贵。颇为传奇的是,据梁思成的弟子莫宗江先生回忆,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就是凭借着这幅敦煌壁画的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在山西五台深山中找到一座佛光寺,该寺东大殿自此成为国内最早被发现的唐代木构建筑。“这幅图把艺术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把宗教神灵和世俗人物绘于一壁。”敦煌研究院专家介绍,远观这幅壁画有神圣庄严的气势,近看却是真实的生活情景,因此这幅图不仅是内容丰富的佛教史迹图、气势壮观的山水人物图,也是一幅形象的历史地图、形式多样的古代建筑图、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情图,为研究唐代和五代时期的佛教、社会、交通、地理和建筑,提供了极其丰富珍贵的资料。来源:洛阳网-洛阳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