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一位法号乐僔的头陀在鸣沙山东麓的悬壁上架梯凿岩,开掘了第一个窟窿。自此,便开启了莫高窟这座释教艺术圣殿长达年的鼓起、废除再到再造的跌荡史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与咽喉。在这边,中西文化调换齐集,莫高窟,便成了中西方文化调换宣扬的见证者和纪录者。
莫高窟九层楼全景
为主动反应国度“一带一起”进展计谋和巍峨设想,鼎力宏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甘肃省文化艺术团结会与敦煌研讨院团结主理“丝路敦煌”——百名照相家走进莫高窟照相开创运动,并初度免费盛开窟(北周)、96窟(初唐)、窟(盛唐)、17窟(晚唐)及61窟(五代)等5个不同时代的代表窟窿、莫高窟南区石窟群外景、北区残窟群外景、莫高窟标识性建设九层楼和游览办理近况等,诚邀国表里名专科照相师和照相嗜好者投入莫高窟窟窿实行实景拍照与艺术开创,期望经过照相艺术视角,向“华戎都市”和“西域咽喉”的千年敦煌问候!
莫高窟第窟,开掘于北周时代,主室平面近平方米,四壁及佛龛附近共绘有身抚养人像。北周武帝为通好西域,结姻北狄,聘娶突厥公主阿史那为皇后。随之西域的音乐、跳舞和美术,如潮滔滔,再一次经过河西涌入华夏。因而,一种“面短而艳”的西域释教艺术气概,在河西和华夏各窟同时问世,又一次展现出西域文化的优美。
莫高窟第窟-北周
莫高窟第窟-南壁-飞天-北周
莫高窟第窟-萨埵太子阵亡饲虎-北周
莫高窟标识性建设——九层楼,即建立于初唐时代的第96窟。此窟为典范的大像窟,内塑有倚坐弥勒大佛像一身,高35.5m,是莫高窟第一大坐佛,因而第96窟又俗称为“大佛殿”。公元年,武则天当政。为了趋附武则天,薛怀义与僧法明等头陀捏造《大云经》及《大云经疏》,经中道:“一佛没七百年后,为女王来世,威伏天下。”以至提到武则天即是弥勒来世,理当做“阎浮提主”,“现代李唐,入住天下”。公元年武则天即位称帝后,自称“慈世越古金轮圣神天子”,并命令宇宙颁发《大云经》与《大云经疏》,在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勒佛像。此窟大佛的修建,是在云云的史册后台下终了的,是莫高窟史册上的一个创举,也是唐初国度富强、社会稳固和经济隆盛的意味。
莫高窟第96窟-九层楼外景-初唐
莫高窟第96窟-大佛-初唐
第窟开掘于盛唐时代,窟内塑唐朝佛祖涅槃塑像一尊。塑像头南足北面向东,右胁累而卧,身长14.8米。厥后为清朝塑72学生像。西壁画莫高窟现存最长一铺涅槃经变。南北佛龛原塑密教素材不空绢索观音与写意轮观音,现为清塑曩昔佛与他日佛。东壁(南)为药师佛经变、东壁(北)为观无穷寿经变。前室现存碑文记录,本窟是盛唐时代敦煌大户大姓李太宾于大历十一年()前建成的好事窟,故又称“李家窟”。
莫高窟第窟-盛唐
莫高窟第窟-药师经变之舞乐-盛唐
莫高窟第17窟因曾觉察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用时七个世纪的恒河沙数的古代佛经写本、绢画等文物而被称为“藏经洞”,是在整理第16窟甬道积沙进程中偶尔觉察的。原为晚唐河西都僧统洪辩(古写为“?”,今按通用简化字,写为辩)即吴头陀之禅窟,洪辩头陀做古后,其属下僧徒或吴姓同宗,改禅窟为影堂。在窟中塑其真容,绘壁画,又将唐皇敕封告身、圣旨及信物名牒等实质刻碑,立于窟内,以求“万岁千秋”,永久传名。该窟实践上成为洪辩头陀之怀念窟。
莫高窟第16-17窟-内景-晚唐
莫高窟第17窟-洪辩高僧像-晚唐
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后期敦煌归义师昌盛时代曹元忠的好事窟。因重要抚养文殊菩萨,故又称“文殊堂”。此窟为殿堂窟形,上有覆斗形顶,中设重心佛坛,佛坛后部有背屏召集窟顶。窟窿范围庞大,气概巍峨。窟华夏有塑像已毁,只残留文殊菩萨坐骑狮子的尾巴。东壁画维摩诘经变,南壁西起画楞伽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报答经变和思益梵天所问经变,西壁画五台山图,南西北壁下部画佛转。
莫高窟第61窟-窟窿形制-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个别-五代
莫高窟第61窟-弥勒经变之农做图-五代
莫高窟第61窟-曹氏女抚养人-五代
中外照相嗜好者、照相家都可参与报名,详细运动细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