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敦煌莫高窟里的故事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9/15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敦煌看壁画,就算没去过应该也在电视上看过视频或者图片。相信大家看完都不禁发出感叹,真的太震撼了,难以想象当年是怎么建造出来的,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敦煌修建时的故事。

公元年,敦煌的塑匠都料赵僧子家的田地灌溉水渠破损漏水,必须要去修补好,否则是要被官府责罚的,但一时缺乏修治的工具材料,无地方觅,只好把年幼的儿子质典给亲家翁,六年为限,到期后才能赎回,典质期间实则形同奴婢。这是敦煌藏经洞的一份文书《塑匠都料赵僧子典儿契》的内容。

都料在敦煌的工匠队伍里是最高级别的统领,许多都料都是官府任命的,但赵僧子没有被官府授予头衔,他从塑匠出身,一步一步走向都料这个位置则完全是凭借过人的能力了,按说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我们从字面上看到更多的则是捉襟见肘的窘境,事实上,无论是低级工匠还是高级工匠,大都贫穷,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敦煌文书《宴设司状》中记录了工匠们的饮食,如:

泥匠二人,早上馎饦,午时各胡饼两枚,供七日,食断。

又铁匠十人,早上馎饦,午时各胡饼两枚,供一日,食断。不包晚饭的。

赵僧子典儿虽是个例,但可看为中国古代工匠的缩影,无论我们今天来看他们的作品多么厉害,但那时候大都地位低下,劳筋苦骨,终生籍籍无名是常态。

塑匠都料赵僧子典儿契,巴黎国家图书馆藏。

莫高窟窟壁画中这个男子正在专心的制造陶器,他脱掉外衣,把它挂在旁边的树枝上,不远处有他的妻子和小孩,正给他准备饭食。

榆林窟的冶铁图,一人拉风箱,两人在打铁的场面让我想起小时候隔壁邻居的铁匠师傅他们一家,一人一锤,叮叮当当夹杂着煤火与烧红的铁块呲水的气味,连这个夹铁块的钳子都一样。

敦煌文书《宴设司状》中关于工匠伙食的记录。

(注:据马德先生的考据,敦煌工匠按级别从高到低分为:都料,博士,师,匠,生等,此文参考了他书中的一些内容。年为耕耦先生考定)

敦煌壁画还被称为千佛洞,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这些匠人用生命建造出来的稀世珍宝,我们要好好珍惜,保护好,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