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旅游最佳时间:夏秋两季
最佳旅游时间在夏秋两季,具体在每年的4月至10月,一般56月份和89月份是比较合适的季节,初夏不炎热,秋季瓜果成熟,也避开暑期旅游高峰期,算是每年的最佳旅游时间。
不建议冬天去,因为冬天十分寒冷,风沙也比较严重,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
莫高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游览区域。建议先游览中区,因为中区的洞窟保存完好,且有许多的壁画和佛像。游览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触摸壁画和佛像。
交通篇
公交:
市区-火车站:在丝路怡园大酒店门口乘坐市区到火车站的公交车终点站下车即可。
市区-莫高窟数字中心:在丝路怡园大酒店门口乘坐市区到火车站的公交车在莫高窟数字中心站下车即可。
市区-鸣沙山月牙泉:在敦煌市盘旋路樱花照相馆门口乘坐路车公交车在终点站下车即可。
飞机:敦煌市区到飞机场距离15公里,打车需要20分钟左右的车程,车费大约是40元。有飞往兰州、北京、上海、成都等航班。
火车:敦煌火车站是年建成的火车站整体建筑十字对称,以“汉唐流韵”作为建筑造型立意。敦煌现有两个火车站,分别是敦煌站和柳园站;敦煌站可直达嘉峪关、兰州和西安等城市,柳园火车站可直达上海、北京、西安、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
自驾:兰州出发连霍高速公路、柳格高速公路历时12小时18分钟可到敦煌,大约公里,可观赏河西走廊美妙风景。
洞窟篇
1、正常开放洞窟40个:
9、16、17、25、29、46、55、61、71、94、96、、4、、、20、21、27、、、、、、、、、14、29、2、5、40、41、84、97、、、、、、.
2、调节洞窟20个:
12、2、44、79、、10、18、、、、、、、11、2、28、1、86、90、.
、特窟10个:
45、57、、、、、、、21、22.
特窟价格:
元/人/窟(窟、窟、窟、22窟)
元/人/窟(45窟、57窟、窟、窟、窟、21窟)
浏览过程:
旺季看8个窟,先取票看数字电影两部约45分钟,再坐20分钟摆渡车看窟,下了车人多需要排队,但是时间不长。跟着讲解员给你发配的耳机,跟着他走,中间最好不要掉队,因为要收回耳机(大约1.0小时到2小时),摆渡车回来20分钟。
看完自己的8个窟,可以跟着其他队伍继续看自己没看过的,建议看的过程中把门牌号拍下来,这样知道哪个没看过,工作人员不会驱赶。
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游客需要保持文明礼仪,不要乱扔垃圾或者随意涂鸦。另外,游客需要注意保护莫高窟的文物和环境,不要触摸壁画和佛像,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
敦煌莫高窟简介及历史简介: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敦煌位于甘肃省的西部,从自然地理的位置上说,正处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处。这里南接青海,西连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公元前年,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设敦煌郡作为边防哨所。自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作为西陲重镇的敦煌,成为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业中心,以及各种民族与文化交汇的场域。其中,佛教文化和艺术在内的中西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这是敦煌石窟艺术产生的历史根源。
莫高窟开凿兴建的年代,不同的文献资料记载稍有出入。目前多数学者所同意的观点是前秦建元二年(66)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据武周圣历元年()《李君修慈悲佛龛碑》所记载,“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到北凉时期,此地已形成了小型僧侣社区。这些洞窟最初只是作为隐士僧侣的冥想修行之所,但后来发展为服务于附近兴起的寺院。
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本名元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受崇佛造像风习的影响,莫高窟开始发展。隋和唐前期,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商业枢纽和重要的宗教中心,莫高窟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各方的朝圣之地。这一时期,莫高窟建造了大量的洞窟,其中包括两个大像龛。作为冥想的辅助,作为向不识字的人宣传佛教信仰和故事的教学工具等,这些洞窟空间及内部壁画与造像被精心营造。主要的洞窟通常由佛教僧侣、地方统治精英以及中原帝王等赞助人赞助,其他洞窟则由商旅、军官和当地的人(如妇女团体)资助。
安史之乱后,建中二年()吐蕃占沙州(敦煌),在吐蕃赞普保护下,莫高窟得以继续发展。大中二年()张议潮率兵起义,收复河西十一州失地,奏表归唐。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统治的晚唐时期,张氏家属及其显贵姻亲在此继续修建。
乾化四年()曹议金取代张氏执掌归义军政权,曹氏家族统治瓜(安西)沙(敦煌)多年,新建洞窟,还全面重绘重修前代洞窟和窟檐,在崖面上大面积绘制露天壁画,使莫高窟外观蔚为壮观。
北宋景祐三年()和南宋宝庆三年()此地先后为西夏、蒙古政权统治,尽管仍有兴造修葺,但伴随丝绸之路失去重要作用和敦煌经济萧条,莫高窟已趋衰落。元以后停止开窟。
概括而言,莫高窟兴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元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