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公益直播明晚8点,百万孩子在线听她讲敦煌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11/9

近年来,“敦煌热”再一次席卷中国。这一处西北边陲小镇,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心中的此生必去之地。敦煌文化课,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视为必须给孩子补上的一堂文化必修课。

然而,不少家长发现自己难以回答孩子这样的问题:

敦煌离我们如此遥远,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敦煌?

敦煌的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跨学科的教育场所

随着一系列影视剧的热播,唐文化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不少人认为,在华夏难觅大唐气象,人们只能去日本找寻唐文化的遗踪。

事实上,这样珍贵的事物在敦煌完好地保存着。当你来到45窟,来到这尊胁侍菩萨的面前,看到她神态自若的微笑,你会生命深处的某些东西被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所打开。

你看到了一种属于中国的美,属于中国人的创造。

盛唐莫高窟45窟菩萨像

敦煌壁画所记录的绝不仅仅只有唐代。这个地方跨越了年的历史风云、汇集10个朝代的智慧,有着多平方米的壁画、个洞窟、多尊彩塑雕像。

这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在提倡“跨学科教育”的今天,如果你希望找到一个地方,激发孩子对历史、文化、艺术、地理的好奇,那无疑就是敦煌这个奇迹之地。

看世界的第一站

在敦煌壁画上,竟然可以看到十二星座?是的,敦煌总是能不断地给予我们惊喜!

莫高窟61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建的功德窟。在这个窟里,我们可以看到:甬道两壁上的黄道十二宫形象,与如今十二星座极为相似。

五代莫高窟61窟甬道

这难道是某个穿越的人留下的记号?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季羡林先生曾说: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

壁画上的十二星座,就是这种文明交汇的产物。而这样的例子,在敦煌不胜枚举。

几十年来,“敦煌学”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这门学问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汉学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对中亚、亚欧大陆乃至世界史的认识。敦煌学,早已是世界的敦煌学。

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的眼光和格局,那敦煌就是他们在中国看世界的第一站,能让他们站在更高的维度,用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历史。

人格教育的大课堂

敦煌有辉煌的美丽,也有深重的苦难。

上世纪初,自斯坦因始,接踵而至的外国考察队将敦煌文物洗劫一空。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进入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因此,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先生

每次在危难关头,这个民族总会有人挺身而出:

一位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名声大噪的中国学生,因无意中看到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录》,毅然抛下一切奔赴敦煌。他就是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放弃名气、地位和前程,在大漠中奉献自己的全部?

北魏莫高窟窟南壁萨埵太子本生故事

或许,我们能从常书鸿先生在敦煌临摹的第一幅壁画中找到答案:那就是莫高窟窟的壁画“舍身饲虎”。

如果你希望让你的孩子懂得责任与担当,那么敦煌有太多太多活生生的例子,能让他们看到人类的高尚和勇气。

博物馆教育的新模式

令人遗憾的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远远不够。孩子们无法领会敦煌壁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家长们也觉得很难把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讲给孩子们听。

为了弘扬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大力推广“莫高学堂”,开启“深度游敦煌”。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与畅听旅行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联手开发的研学游课程和《神奇敦煌开讲啦》音频课程,也是敦煌首次尝试“线上听+线下游”的博物馆研学新模式。研学游刚一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疫情期间,敦煌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春暖花开之后的必去之地。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敦煌研究院接待部副主任宋淑霞老师,将为百万青少年带来《神奇敦煌开讲啦》线上直播课程。

宋淑霞老师是敦煌的金牌讲解员,在敦煌研究院有着长达几十年丰富的工作经历,曾为国家领导人解说敦煌。宋老师还将在讲座中带来大量罕见的高清壁画照片,让您在家也能享受云游敦煌的乐趣。

本次线上直播由敦煌研究院、畅听旅行和钉钉联手推出,时间为3月6日(周五)20:00。

来源:畅听旅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