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塔里木河造就了龟兹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观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1/28
北京青春痘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8740647.html

塔里木河造就了龟兹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观,是龟兹古代文明摇篮

今天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龟兹的石窟寺,快点和我一起看下去吧!走进一个个洞窟,犹如进入一个个历史时代。每一个洞窟,都是一个朝代精神的符号,一个文化实体的摹本,一个历史文明的缩影。人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迥然不同的美学代码:雄浑的两汉,狂放的魏晋,拙朴的北朝,富丽的隋唐,理性的宋,神秘的元……塔里木河这位历史巨人,曾为每一个时代的演进推波助澜,为每一个文明的结晶鼓号呐喊。塔里木河造就了龟兹古代石窟群,滋育着一个世界奇观。塔里木河是龟兹古代文明的摇篮。

充沛的水源、发达的农业、优越的物质基础,为龟兹文明的高度发展提供了条件。公元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攻入龟兹,“见宫室壮丽……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龟兹居三十六国之中,天骥龙骑,腰裹丹髦,万计盈厩”。《汉书》和《魏书》等文献,记载了龟兹出产铜、铁、铅、黄金,能铸铁。《水经注·河水篇》引道安《西域记》云:“屈茨(龟兹异译)北二百里有山,夜则光明,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社会的富庶,支撑起佛教的隆盛,先进的手工业,提供了开凿石窟的锐利工具。正因为如此,才能在山清水秀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气势宏大的石窟寺群;也才能使佛教造型艺术精益求精,发扬光大。

龟兹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齐名,而又独树一帜。它建筑在塞外荒漠之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龟兹石窟群已编号的洞窟总数为五百七十多个,由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以及玛札伯特、台台尔等千佛洞组成。千佛洞是石窟寺的俗称,这些石窟构筑了规模巨大、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艺术精美、技艺高超的龟兹艺术宝库。

这些石窟寺的名称,并非原有,而是近代维吾尔族民间根据地形情状而加的。如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红色的意思,大概是石窟坐落的雀尔塔格山呈褐红色,在朝晖夕照中将山脚下的木札提河映成胭脂红,故而得名“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这里断崖千尺,临流据险,气象嵯峨,在绝壁叠嶂后面沙漠中耸立着高大的烽火台,所以叫“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塞姆是维吾尔语“细水流出”的意思,石窟开凿在犬牙交错的崖壁上,山沟里芦苇丛生,有小溪流过,因此得名“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尔尕哈是维语“姑娘留在这里”的意思,这里流传着一位姑娘遇害的故事,是后来维吾尔民间附会的传说,故取名“克孜尔尕哈”千佛洞。

龟兹石窟群主要由以上四处石窟组成,其中克孜尔千佛洞规模最大、洞窟最多、保存壁画一万平方米,是龟兹石窟群的主体。石窟是由佛寺建筑、雕塑、壁画组成的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洞窟形式多种多样,有供礼拜的大像窟和中心柱窟,有供高僧讲经说法的精舍,有供禅僧坐禅的禅室以及贮存粮食物品的仓库等等,整个石窟俨然是一个可供僧尼礼佛、讲经、坐禅和起居生活的小社会。许多这样的石窟就构成了庞大的龟兹石窟群。

石窟寺中雕塑、壁画的题材,包括佛、菩萨、佛徒四众、天龙八部、四相图、天象图、飞天、天宫伎乐、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经变图画等,还有大量动物花鸟、山水树木供养人像、装饰图案以及农耕畜牧、狩猎乘骑、舟船车辆、窟寺建筑等等,是古代龟兹社会生活和佛教幻境的大千世界。每一个走进洞窟的人,都会感觉到被包围在浓厚的佛界气氛中。走进克孜尔千佛洞的大像窟,似一下子就走进了近两千年之前的东汉。这是龟兹石窟普遍建造的大像窟,露天的大龛依山而开、龛下面有大立佛一尊。左右侧壁,分别塑造的彩绘佛像三至五列。宏伟的外殿高达20米,抬头仰望,穹形窟顶画满了伎乐飞天,色彩斑斓,气韵生动,仿佛那美妙的仙界乐音还在穹顶震响,天际缭绕。

这些装饰在宗教项链上的虚幻的花朵,给人们以极大的心理安抚和精神慰藉,使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天国。远离动乱的中原,龟兹僧徒和艺术家以一种与中原不同的愉快美好的心理和超脱的形式来表现佛教教义,在石窟寺中造成一个和谐优美而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境界,洋溢出自由潇洒的艺术情趣和风情万种的生活气息。

那高大的内殿是中心柱窟,是僧众佛徒的礼佛窟。前室绘有佛像、菩萨和护法诸神,后室及左右甬道绘着供养菩萨、伎乐天人,壁龛和侧壁则是色彩鲜艳的佛传、本生、因缘故事画和菱格图案。后室的涅槃台上,是十几米长的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后壁有与雕塑涅槃像连为一体的绘画涅槃像和举哀弟子、天人、飞天、花幔等,用的是红黑绿蓝等热烈鲜明的色调。几个举哀弟子像排列在佛像身后,一个个以45度向外倾斜,这不平衡的姿势大大增加了弟子对佛陀亲切而悲痛的感情强度和宗教庄严肃穆的浓重气氛。

克孜尔石窟在表现佛涅樂时,重点绘画出许多“伎乐天”和“飞天”,这是表现对佛涅樂的礼赞和供养。佛教解释涅槃是解脱和快乐。佛涅樂时的形象十分宁静安详,这是为了说明死亡并不可怕,而是一种成功。这种违背常理的说教难于使人信服,所以佛经佛画对涅樂的描绘就不吝笔墨,极力宣扬涅槃的美妙。在克孜尔石窟壁画“焚棺图”中,三位乐伎和天人脸上无沮丧的表情,奏乐时气氛热烈,与其说是悼念涅樂的佛,不如说是高奏赞歌,称颂佛涅槃后的新生。整个画面香花飞散,宝珠飘逸,乐声欢畅,歌舞翩跹,完全压倒了悲哀的气氛。

克孜尔石窟随处可见的乐舞图和飞天,都呈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正如《通典》所记述的,那些乐舞或踊或跃,乍动乍息,摇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盛行于龟兹的“胡旋舞”、“胡腾舞”,仿佛随时都能飞旋、腾跃而起,从墙壁中飞出来。那造型优美、千姿百态的飞天,个个是欢乐的女神,给森严肃穆的佛国世界带来一派生机。她从远方仙界飘飘飞来,气象万千;她祥和自如,亲切动人,凝视着大地,飞翔于太空。这些石窟殿堂,精妙的雕塑绘画,既是对神灵佛性的一曲响遏行云的颂歌,又是对人情世俗的大气磅礴的抒写。这些形象的历史符号,揭开了祖先的心灵奥秘,激活了时代文明四溅的火花。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