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吟》是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篇幅要比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都要长,达到了字之多。
但论名气,《秦妇吟》却比白居易的这两首诗差得太远了。
不是说《秦妇吟》写得不好,相反它的艺术手法和感染效果都极为出色,足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妇吟》的命运变得如此坎坷呢?
千年之后重见天日,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这首诗在后世不太出名,是因为最迟在宋代就已经失传了,宋初有人曾经引用过其中的部分诗句,但全诗后来并没有流传下去。
说来也是传奇,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仅在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更是对中国悠久的文明非常着迷,想尽办法收购文物。
而敦煌莫高窟的发现更是让西方考古学者异常兴奋,以极低的价格从当时守窟的道士手中买走了大批文物,其中就有写着《秦妇吟》全诗的卷轴。
在中国失传了近千年的时间,才再次从西方传入中国,《秦妇吟》这首诗歌的全貌终于被中国人所窥见。
而在此之前,仅仅在典籍中知道韦庄有这样一首诗歌,也能见到零星的散句,但这首诗歌具体如何并没有人知晓。
从这个时间我们能发现一些问题。
韦庄是晚唐时期的诗人,《秦妇吟》创作于公元年,唐朝亡于年,宋朝建立是在年。
也就是说,这首诗歌在创作之后的约一百年时间里便已经失传了,而这一段时间正好主要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非常迅速。战乱的年代里,人命都不值钱,谁还管得上文学、艺术等等。
那么,这一段时间里《秦妇吟》的失传其实并没有引起太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