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花间人博雅,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丰富甘肃文旅集团文交中心员工的阅读生活,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喜迎中秋·书读花间人博雅”读书会活动。会上,大家纷纷推荐了自己心目中的好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书目《敦煌岁时节令》
推荐人:张鸿真
(新媒体运营部员工)
敦煌岁时节令
内容简介
《敦煌岁时节令》是一本由敦煌研究院编,赵声良主编,杜鹃等人著,以“传承、人文、诗意、生活”为核心理念,在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深厚内涵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令和敦煌文化相结合,把中古民俗引入现代人的视野当中,重现敦煌古代生活情景的图书。
春节、二月二、端午、七夕、腊八......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合之为一,成为,渗透着华夏文化DNA,任四季流转,生生不息。
推荐理由
岁时节令,正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窗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季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孟子·梁惠王上》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荀子·王治篇》也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事,故五谷不绝,而民有余食也。”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迎来农业上的丰收。在生产实践中,古代的劳动人民逐渐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从立春、雨水、惊蛰,直到冬至、小寒、大寒,一个个节气串起了一年四季的变幻,也串起了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除此之外,中国还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它们不再表示着季节与气候的变换更迭,而是更多融入了各类文化活动的内涵,将其中与农业的关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二十四节气一起构成了“岁时节令”。就这样,岁时节令融入了农业、民俗、艺术等诸多内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敦煌的画师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绘进壁画,它们与飞天花雨一起,沉睡在喧嚣的黄沙里。我们经常研究壁画画面的艺术价值或意义,无形中,也许忽略了那些古人最想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信息——生活的美学。
这些有趣的内容,就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藏在《敦煌岁时节令》的各个角落,有些在壁画里,有些在彩塑里,有些在文献里。原来上元节的“燃灯”习俗是这样来的!莫高窟里竟然藏着“雷公”和“雨师”!古代的清明节和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在深秋季节里,古人们的穿搭好看且华丽。意想不到的是,在沙漠深处的石窟里,竟然还有游泳、捕鱼的壁画。
走近《敦煌岁时节令》,敦煌文化的磅礴气韵与生动气息迎面而来。清明游春,夏至祈雨,处暑纳凉,小雪饮酒,就让我们在四季岁时、春秋节令中,与古人一同探寻岁月的奥秘,邂逅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壮阔。
甘肃文交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