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敦煌莫高窟285窟西魏壁画两佛并坐说法图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4/12/20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敦煌石窟第窟,是西魏乃至北朝时期最为经典的大型窟,为覆斗顶形,内容极丰富、精彩。北壁上部共绘有七铺说法图。表现的主要是“过去七佛”(从供养人题榜中得知的)。左起第1组说法图为两佛并坐,被认为是释迦佛与弥勒佛(另一说,如上图里写的是释迦、多宝),坐姿皆为结跏趺坐;两位佛的座位不同,右边是须弥座,左边是莲花须弥座。佛头顶华盖也各不相同,华盖旁枝叶茂盛;华盖两侧上方各有一位飞天,或奏乐、或散花,佛两侧侍立的胁侍菩萨,手里持有莲花盘、宝瓶。两佛并坐说法图左边佛,佛坐于须弥座之上,佛背光为忍冬花纹。两佛并坐说法图右边佛,佛坐于莲花须弥座之上;佛背光的几重光环,是锯齿状的。佛的手掌、脚掌心均有轮形图案(常沙娜临摹)两佛并坐说法图右边胁侍菩萨菩萨里面穿的是曲领中单,外面穿的是袿[guī]衣、飞霰[xiàn]垂髾[shāo]服。袿衣:又名杂裾,底部有裾,形成的上宽下窄、呈刀圭形的两尖角,是贵妇的常服。在服装上饰以“纤髾”(飞霰垂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shāo]”,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菩萨头戴冠,冠上有貌似贝壳状的三朵花(或三颗珠),上面的宝蓝色条纹很是亮丽;菩萨长眉、细目、红唇,微有须髭,鬓角如燕尾。两佛并坐说法图左边胁侍菩萨、下方有一女供养人。左下方一位女供养人有学者们认为:这位女供养人是窟的修建者——东阳王王妃。(东阳王名叫元荣,是鲜卑北魏皇族、东阳王、瓜州(敦煌)刺史)先不去考证是不是东阳王王妃,但这位贵妇的服饰,委实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的“时尚”——头梳双丫髻,上着窄袖对襟襦衫,披巾搭在臂上,围腰下延伸出襳髾,下着间色裙。长长的襳带和上身的褵带随风飘舞,仿佛感到贵妇在迎风前行,以简练而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飞襳垂髾的丽人形象。现代设计师根据壁画所还原的服饰(服装设计师:楚艳)左下方一位女供养人像,与其他供养人(段文杰临摹,年)右下方三位男供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