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闪烁在文化遗产中的时代风华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6/20
每一块铸就民族文脉的基石都镌刻着文化自信的印记闪烁在文化遗产中的时代风华

重要文化遗产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首个复原的“唐朝明光铠”,日前在敦煌亮相,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铠甲为原型。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爵”。(资料图片)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1日是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除兰州主场活动外,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将组织开展余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活动,见证时代风华,助力时代发展。

立体的史书走入火热的生活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研究古代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可以说,西安城墙就是一本无字的史书。

现在,这本耸立的无字史书,每到夜晚随着音乐声响起,就变成一块幕布,在流光溢彩中融合传统与时尚元素的炫酷景致和动画,熠熠生辉,成为网红打卡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时国外来宾的馆舍。西安城墙东南城角《遇见·小武士》光影秀、西南城角的《嗨皮陕博》光影秀等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

从西安往西,沿着丝绸之路走,就是河西走廊。有人这样讲,如果说要去一个华夏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那一定要去河西走廊;如果说要去一个能够代表华夏民族坚韧不拔性格的地方,那一定要走丝绸之路;如果说要去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却又被描绘得诗情画意的地方,那一定要去敦煌。

西汉曾经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河西四郡,敦煌就是其中之一。以敦煌艺术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同样成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敦煌艺术为何这么“圈粉”?不仅仅因为这是一个神圣的名字,也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是艺术的殿堂和文献的宝库,更是因为这里的文化与时代是同呼吸的,因为它没有将自己拘囿于封闭的展馆中,而是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大众。

比如,融古今众多工艺合力打造的首个复原“唐朝明光铠”,近日就在敦煌亮相。

明光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铠甲,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曹植所作《先帝赐臣铠表》。明光铠也叫明光甲,是甲胄中的一种,其胸甲分左右两片,中间纵束甲袢,胸甲中央各有一弧形凸起的圆护,闪闪发光,故称明光铠,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

由于我国古代禁止私藏甲胄,所以现在国内存世的完整铠甲极少,古人对怎样制作明光铠也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

而今天的研究团队,则以多年前的爱国英雄张议潮的铠甲为明光铠复原的原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次到绘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敦煌莫高窟窟考察、考证。后又结合唐代河西地区唐、吐蕃、回鹘等众多工匠的甲片锻打工艺,最终用现代机械锤纹工艺打造出了由多枚甲片组成、总重量近25公斤的明光铠。

复原一件古代的经典铠甲,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古人与今人的爱国精神息息相通。据明光铠复原工程负责人介绍:“在考证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河西名将张议潮。史料记载:‘唐有张议潮着明光铠,苦战三年,以复河西。’相对于文天祥、岳飞来说,张议潮是一名鲜为大众所知的爱国英雄。但他无畏强权、勇于反抗、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副复原的铠甲,更承载着历久弥新的爱国精神。

我们回顾近年来,之前只在教科书或文献记载中有“一面之缘”的文化遗产,借助各种各样的形式,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绽放在古今交融中的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器无言,却是最深情的讲述者

有着“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之称的三星堆遗址,不时以其重大的新发现“再惊天下”。近日,三星堆年新发现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其中有一件铜神兽,引起许多观众和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