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王昭君去世后,匈奴对她做过什么莫高窟的一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5/3/25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不过,在这四大美女中,最让人尊敬的还是王昭君,为何会这么说呢?

曾经,有一些专家在莫高窟发现了汉代流传下来的壁画,经过专家们的解读,他们发现壁画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便是关于王昭君的。那么,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因“没钱”而被埋没

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在一户平民之家,虽然她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上天却非常眷顾她,给了王昭君一副绝世容颜。

据悉,当地的县令都曾垂涎王昭君的美貌,但却被她给拒绝了,足见的颜值有多高。长大之后,恰逢汉朝的皇帝在全国选秀,昭君便借此机会入了宫。

从历史上来看,“选秀”在每个朝代虽然都有,但是真正形成一种制度,则是在汉朝时期。也因为这一制度刚刚形成,所以还没有被大家族垄断,是很多民间女子上升的一个渠道,就如同后来的科举制度一般。

可想而知,当时的“选秀”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竞争激烈”、“尔虞我诈”,每一个女子都想要积极参与进来,以求获得皇帝的青睐,进而飞向枝头便凤凰。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昭君也希望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父母的生活。只是,她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过程和结果却非常曲折和不尽人意。

按理说以王昭君的美貌,被皇上选中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奈何因为“选秀”的方式不合理直接导致王昭君在“预选赛”就被刷了下去。

话说,汉元帝因为日理万机,没有时间直接参与选秀,所以便让画师将女子的容貌画下来,然后自己在通过看画像,筛选自己喜欢的女子。

王昭君因为家里比较贫穷,所以在初的时候没钱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被他可以丑化了。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毛延寿也喜欢王昭君,所以想将其留下来。

不管过程如何,最后的结果是,汉元帝看到的是“丑陋”的王昭君。如此情况下,她便落选了,此后5年都没有得到汉元帝的临幸,沦为了宫廷中的宫女。

大约在公元33年,因为南匈奴的单于呼韩邪来汉朝求亲,希望与汉朝搞好关系,共同来抵御北匈奴的压力,王昭君的命运也在此时改写了。

王昭君入塞和亲

古时候,内蒙古一带的生活环境非常落后,远不如中原繁华。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公主、郡主们,自然不想远嫁匈奴,所以皇帝便想要找一个人来冒充自己的女儿。

最终,王昭君成为了这个“替代品”,与单于呼韩邪进行和亲。出嫁之时,呼韩邪看到王昭君的美貌,对汉元帝非常的感谢,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娶到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有意思的是,看到王昭君的容貌后,再想想5年前所看到的那一幅画,两者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虽然汉元帝想要后悔,但作为一国之君,也为了两国的关系,他不能这么做。

因此,在呼韩邪走后,汉元帝便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了画师的身上,不仅毛延寿被杀了,全部的宫廷画师都被殃及了,一时间惨叫连天,而这一切与王昭君都没有任何关系。

在王昭君出塞之时,还发生了一个尤其的故事。据说,和亲人马行走在草原大漠时,一只大雁看到王昭君的美貌后,突然一头就栽了下来,众人都以为大雁是被王昭君的美貌迷住了,也就有了后来的“落雁”之说。

抵达匈奴后,王昭君为了更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匈奴人的名字,名字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还一起生活了三年,还生下了一个孩子,算得上比较幸福。

可惜的是,这样的幸福画面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31年呼韩邪去世。当时,王昭君上书汉廷想要归国。不过,汉皇却以“遵从匈奴人的习俗”为借口,拒绝了她的上书。

自古以来,匈奴人的人口数量比较少,而为了提升人口,他们一直有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习俗,就是为了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里的资源也包括女人。

就这样,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便嫁给了他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对于昭君而言,虽然这样的习俗与中原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她却是幸运的。

第二个丈夫对她也比较好,甚至一些政务都会与她商量,婚后两人也生下了几个孩子,算得上是婚姻美满、儿孙满堂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自从王昭君入塞之后,南匈奴与汉王朝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真正做到了凭借一人之力,维护了两个国家的稳定。只是,昭君对南匈奴人的贡献可不止如此。

莫高窟里的一幅壁画

嫁入南匈奴后,王昭君便将中原的耕种、冶炼等技术先后传入了匈奴,他们再也不用过着“游牧”、“强盗”一样的生活了,每到冬天他们都有充足的食物来充饥、御寒。

除此之外,中原的纺织、文字等也被王昭君带了过去,极大地促进了南匈奴的发展,以及两个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而为了感谢王昭君,她去世后,匈奴人将其葬在了大青山,还被尊为了匈奴人的‘神’,更有许多的匈奴人自发地前来给她送葬。

千年之后,有一些专家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幅壁画,壁画的名字叫做《各国王子举哀图》,画中所描述的画面正是王昭君的“送葬”画面。

画面中显示:前来送行的老百姓用匕首划破了自己的脸颊,还有人用刀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以及希望王昭君在天上过得好。

在古代,大众的思想一般都是“男尊女卑”,女子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而王昭君能够获得这样的待遇,足见她为南匈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会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敬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