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莫高窟,都是按照官方的流程安排先看数字电影,然后乘坐景区观光车直奔石窟,特别是莫高窟游客多的时候,都急着跑去排队,对于必经之路上的三清宫,最多看一眼外观,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三清宫大门两侧的两幅壁画。下车后过了桥就是三清宫,也叫藏经洞陈列馆,一般的参观路线如下图,红框内就是三清宫。再来看一段视频。00:14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这是什么鬼”?两个长胡子的大男人这么亲密地在一起,这画风让人头皮发麻,而且两边的壁画还不一样,一边有头发,应该是道家仙人,一边没头发,应该是释家弟子。如下图:三清宫又叫太清宫,俗称“下寺”,看名字就知道是个道观,是莫高窟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王圆箓修建并主持。至于“下寺”之名,是民间按地理位置相对于其南的上寺、中寺而言,老百姓不会严谨地分什么是佛教的庙、什么是道教的观,反正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一切泥塑都能称之为菩萨。王道士的塔就在三清宫东边的河对岸,说到这个塔就又有点混搭了,塔原本是佛教中用于供奉圆寂僧侣舍利子的地方,传到中国后又融合中国的本土文化演化出风水塔等类型,道教弟子王道士死后,其弟子也为他建了座塔,而且这座塔还有着藏传佛教的风格,宗教间的相互影响可见一斑。回过头来再看三清宫门口的两幅画,一幅带头发的其实画的和合二仙,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偶像,寓意家庭和合,婚姻美满,是民间喜神的化身。另一幅不带头发的僧人形象,则是唐代以禅诗闻名的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两位高僧因亲密无间、和睦友爱的人设也被后人传说成心目中的“和合二仙”。苏州的寒山寺、还有那两句著名的问答: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都和他们有关。敦煌是个神奇的地方,莫高窟藏经洞里发现的文书包罗万象,各种宗教的文献基本上都能找到,王道士本身就是个“妙人”,修了个道观,大门口壁画和对联内容又和佛教有关,卖藏经所得并没有用于自己享乐,又用于修复石窟雕塑,今天我们去位于三清宫西边的敦煌三层楼参观时,还能见到王道士花钱所修的痕迹。在那个让今人一提起就痛心的年代,王道士和那时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一样,有着自己简单的信仰、小小的心机、纯朴的愿望,相比于那时候藏经洞经书运往京城途中,各色人等所发生的种种雁过拔毛的丑态,王道士贵在真实不虚伪,错的不是他,是那个时代。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走向强大,也愿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人带节奏而不自知。因为愚昧,和物质没有必然的关系。感谢您的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