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莫高窟有一幅壁画,揭露出匈奴对待王昭君的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5/1/7

“昭君出塞”这一经典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不仅对王昭军的美貌赞赏不已,同样对于王昭君为了国家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也是钦佩不已。

古时候的女子在人印象之中就小门不迈大门不出,而王昭君一介女子,只身一人,远离家乡,来到当时野蛮的匈奴国,之间的所作所为,无不令人佩服。王昭君可谓是四大美女中最令人惋惜的一位,也是最令人敬佩的一位。

她是汉朝最美丽的女人,她为了国家的安定而出塞。当她离开国土的那一刹那,是放弃了她在中原的一切,远走异国他乡,去适应完全不同的水土文化,以及完全未知的未来,这一切看似简单,却非常人所能决定的。

当王昭君到了匈奴之后,那里的人又是怎么对待她的呢?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多个版本,有令人温暖的结局,也有让人为之气愤的情节。那么究竟事实如何呢?或许是史料记录的并不完善也不详尽,所以给了后世很多遐想的空间,才有了电视剧各种不一样的情节与结局。

然而,最终以一幅壁画为世人揭露出了答案,这个答案确让人确实难以直视。王昭君之前只是民间的一位普通的女子,只因她长相美丽而被选入宫中。在民间王昭君美貌出,可是到了宫中,或许就没有那么出从了。能被选入后宫的女子大多是有一些背景的,而王昭君却仅是一介平民,进入后宫之后,自是面临着各种困难。

宫中的画师就把昭君的画像丑化,皇帝也就不会临幸于她,因而王昭君也就一直没有被皇帝注意到。直到匈奴人要求与汉朝和亲之时,整个皇宫之内没有一个女子愿意去,而只有王昭君没有任何背景,也就成了和亲人物的首选。

面对安排的和亲,王昭君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她心甘情愿地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牺牲自我。并没有如其他女子般的找寻各种理由而逃脱这一和亲。王昭军一军千里之外,就可能是一辈子都回不了自己的故土,那时的交通与现在无法比拟,这一走就相当于是一辈子了。

再说匈奴那边的状况谁都不清楚,一个女子去到那种蛮夷之地,会遭遇什么,无法让人去想象。史料有记载,汉元帝在看到王昭君的美貌之后,很是后悔,并且还杀绝了长安的画师。然而,不管如何,这些都已与王昭君没有任何关系了,她已经用自己的美貌与一生换取了两地的和平。

作为一名南方的美女,去到塞外,那里的没有南方的山水,有的只是沙漠,气候不再是温润,而是干燥风沙。塞外的一切与南方完全是相向而行,没有任何共同点。在那样的环境之中,王昭君肯定不可以完全适应。

除了环境全然不同外,在文化上面,两地也截然不同,语言沟通就存在着差异,或许那时的王昭君根本无法与身边的人交流。刚过去的那一段时间,肯定是她最难受的时期,所有的一切不可能因为她一个人而改变,想要在那里好好地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自己去适应匈奴们的生活,匈奴们的文化,只有融入也能活得更好。

王昭君相当明白这一点,她用尽自己的全力去融入到匈奴的,同时她也没有忘了自已民汉朝人,她还向塞外的人们传播我们的汉家文化,为他们传播更加先进的文化知识,与科学技能的知识,以达到塞外的人们也能改善自身的生活。

王昭君为两国的和平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为发扬汉家文化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她在匈奴的部落之中,是享有很高的名望的。

史书还有相关记载,当时王昭君的丈夫过世之后本来她是有机会回到汉朝的,可是接班的匈奴单于却要求要迎娶王昭君,还写信给汉朝的皇帝提出这过份的要求,于是王昭君的回家之路就此断送了。汉朝的皇帝不允许她回来,她也只好遵照命令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儿子。

这一段历史,尽显当时女子地位的卑微,女子再有名望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随他人摆布。之后,王昭君还曾有过两任丈夫,并且育有几个孩子。她的一生都在传播汉家文化,一生得到匈奴部落人们的爱戴,王昭君的一生看似无奈却也很有意义。

王昭君死后的葬礼是无比尊贵的,她是匈奴人们心中的女神,在她的死神之上,有一个当时匈奴们认为最为高贵的陪葬礼仪,即自残舞。“自残舞”就地取材为了缅怀死者,跳舞之人用自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种舞蹈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很不理智。但是在近现代的社会,我们的历学家们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有相关画面表明这一件事,这表明当时王昭君的葬礼之高贵。在那幅壁画上面,有数位男在那疯狂起舞,他们手中拿着匕首在割自己的耳朵,还有的拿着匕首往自己的心脏上捅,而这一些人并没畏惧之色,而是非常欢快的在自残。

这整一个画面让人看了不禁悚然。从这幅壁画之上,我们能看出当时王昭君在匈奴人们的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贵,她是匈奴人心中的女神,女神的离世,让他们感到心痛,或是更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来延续女神的生命,可是这一切已是徒然。

参考资料:

《昭君出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