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韶
敦煌对国人的影响,不仅仅止于饮食。事实上,作为一座文化上的宝库,敦煌一直都在意一种朴素的方式,向国人传达着审美的启示。
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被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其实飞天不仅是敦煌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
梅兰芳《天女散花》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非常喜爱“飞天”的形象,他的代表作《天女散花》便是参考“飞天”的动作创作的。据梅先生说,《天女散花》戏的重头在“去路”和“散花”两场。梅先生设计了“绸舞”作为两场的主要舞段。他的绸舞与众不同,他手执双绸专靠手臂和手腕的巧劲,舞起来飘然转环如流风回雪,足见其功力。可以说,梅先生使沉睡千年的“飞天”夺壁而出,舞得如此酣畅,一静一动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特征。
除了《天女散花》之外,敦煌壁画还给了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以重要灵感。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登上了甘肃画报
《丝路花雨》首演于年5月,主要讲述的是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为了创作好这处舞剧,创编团队10余次从兰州前往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不辞辛劳,在汗牛充栋的敦煌壁画中反复学习。
《丝路花雨》参演人员反复排练
据《丝路花雨》编导晏建中回忆,当他们到了敦煌以后,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师们一个洞子一个洞子地给我们讲敦煌壁画。感觉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东西。当时我们心里有种欲望,我们一定要搞一个敦煌的东西。”
经过艰苦的努力,年,以“丝绸之路上凝聚中外友谊”为主题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正式与观众见面,随即在全国引发轰动。在这处舞剧中,大量的舞蹈动作、造型均来自敦煌壁画:英娘的“反弹琵琶”出自莫高窟第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千手观音”还原了莫高窟元代3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图,而源自壁画又独创的“S”型舞姿将东方女性的柔美表现得独具魅力。
莫高窟第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与《丝路花雨》剧照
借助《丝路花雨》的走红,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敦煌舞也开始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