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窟(北魏)南壁的《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壁画,是莫高窟最动人的佛经故事画,依据《贤愚因缘经》绘制。
故事大意:一个笃信佛教的长者,送子到高僧门下,受戒为小沙弥(小和尚)。高僧和弟子的衣食,由本城的一位居士供养。一天,居士外出赴宴,留其妙龄女儿在家看守门户,行前忘记了给寺院里的僧人送食物。高僧候食不来,派小沙弥到居士家去乞食物。临行前向小沙弥宣讲三规五戒,到俗人家中要严守戒律。小沙弥来到居士家中,敲门乞食,少女久开门一看,是一清俊的小沙弥,便一见钟情,心生爱慕。在小沙弥前面牵衣拉手,作诸媚态,撒娇挑逗,倾吐衷情,要与小沙弥婚配。小沙弥守戒志坚,不舍佛法,哄骗少女进屋礼佛收拾后,再与她爱恋。小沙弥进屋后,反锁门户,持刀自杀,以身殉戒。少女久等不出,破门而人,见小沙弥身亡,悲呼哀泣。居士回到家中,女儿诉说了真情。按照印度的国法风俗,僧人死在俗人家里,要交纳罚金一千。居士呈报国王,依法交纳罚金赎罪。国王听后,深为感动,为了表彰小沙弥以身殉法的高尚行为,在广场累集香木,当众火化,建塔供养。
此故事画绘在窟南壁中层,横卷连环画式,以送子剃度,行前说戒,扣门乞食,以身殉戒,诉说真情,纳金赎罪,香木火化,起塔供养等画面。按照时空顺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情节。画面与画面之间,用山石和建筑物相隔。
此佛经故事画的艺术风格,装饰性很强,画面中的山石、林木、楼阁、房屋和人物造型都只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在绘画艺术上,具有我国古代民族传统的装饰风格,“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人高于屋,房屋不画前墙,可以看到内庭中的事物,不追求立体的真实感和空间感。例如香木火化的场面,按佛经中说,小沙弥自杀身亡,躺在血泊之中。国王积香木如小山,将小沙弥尸体置于香木之上。可画中的小沙弥却象一位端坐镇定的禅僧,只是四周有熊熊火焰。这个画面一方面是为了整体画幅的装饰性,另一方面赞颂了小沙弥以身殉戒的献身精神。色彩具有浓丽、淳厚、质朴之美,并巧妙的运用了变色的手法,更使艺术形象的色彩,既有装饰性,又有现实性。
此故事画是莫高窟最动人的佛经故事画,也是同一题材中最完美的一幅。形式之完美,艺术之精湛。实为莫高窟早期绘画作品当中的上乘之作。(周卫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