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2021感动我们的瞬间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4/9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www.bdfyy999.com/

设计:张婧(见习)

光影逐梦温暖陇原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08版

奋斗的画笔,绘就出梦想的华彩;珍贵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回望刚刚过去的年,我们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这段历程中,总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总有一个瞬间值得铭记。

这些瞬间,虽然只是岁月长河的匆匆一瞬,但它们闪耀的光芒,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并带给我们坚定前行的力量。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让人激动与自豪的瞬间!

我们开启了新征程,迎来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时刻;我们见证了建党百年的历史荣光;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铺展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我们把“人民至上”镌刻在为民办实事的细节中……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让人振奋与自信的瞬间!

陇原大地万象更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农村“四好公路”像一把把金钥匙,打开了远方的市场,织就了群众的好日子;“丰收了·游甘肃”情系“三农”,成为陇原闪亮的文旅品牌……

今年1至11月,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增长20.29%;前11月,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总额.8亿元,同比增长38.5%;前三季度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5.7%……

这些数字,来之不易。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辛勤汗水和奋斗意志;每一个数字,都让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让人感动和肃然起敬的瞬间!

每一个凡人善举都凝固成一幕幕难忘的镜头。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知重负重、勇挑重担,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我们忘不了恪守党员初心、不负韶华使命的邱军,他发扬“三牛”精神,把最美的芳华绽放在了陇原大地;

我们忘不了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他用生命践行了“在没有界碑的国土上,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的铮铮誓言;

我们忘不了获得第48届南丁格尔奖的脱亚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她两次冒着风险,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仁医情怀陪护患者。

我们忘不了,在新一轮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从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卡点夜以继日的坚守,到防疫生活物资的配送,无论是什么地方,不管在哪个岗位,都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过去一年,还有很多的感人瞬间来自每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有人照亮了大山孩子的梦想,有人奋不顾身救起落水的陌生人,有人不惧风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每一个人的坚守与付出,都为社会注入了温暖和力量。

年给我们留下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难忘的瞬间。每一个甘肃人都是主角。

一幅幅感人画面,凝聚起温暖人心的强大合力。,新的生活开启,陇原的地平线上升腾起新的曙光……让我们为梦想继续努力!(执笔:万吉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09版

他们常年骑马奔波在草原深处,把党的好政策带到每一户牧民的帐篷中,传到每一个牧民的心坎里。据悉,今年以来甘南州马背宣讲队已累计开展宣讲余次,聆听宣讲群众达余人次。他就是享誉甘南草原的“马背宣讲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亚龙敬鑫)

祝福党的生日,留下美好瞬间。今年,我省开展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

徐有谦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今年83岁的徐有谦是通渭县北城铺镇徐杨村的老党员,已有61年党龄。为了给大家讲好党课,徐有谦不仅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还把入党誓词等内容一字一句地抄写下来。多年以来,徐有谦一直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党员就是要带好头,凡事不能含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徐有谦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

在建党周年之际,庆城县庆城幼儿园聘请老共产党员,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情怀。(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世栋)

阿克塞和肃北县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员工把政策、书籍“马褡子”和“红星书包”,送到蒙古包、送到牧区退役军人身边,搭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贯通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和保障平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6月23日,多名清水县干部职工汇聚在牛头河畔,来自各条战线的24支代表队以合唱的形式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为建党周年献礼。(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刘华)

乡村振兴谱写新曲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10版

邱军向乡镇干部宣讲扶贫政策。8月31日,中央宣传部追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时代楷模”称号。斯人虽远去,精神永流传。邱军心系群众、忘我奉献,以生命践行使命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宛如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长久地响彻在革命老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安志鹏)

12月12日,陇南市电商主播在直播带货,拓展“线上”农产品销售。当日,青岛·陇南东西协作名优特产展销会在武都区开幕,展销会在线直播直销当地优质土特产,为农户稳定增收拓宽销售渠道。(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旭春)

肃州区三墩镇的辣椒丰收了,火红的辣椒铺满了戈壁晾晒场,映红了村民的笑脸。辣椒产业是三墩镇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年该镇的辣椒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侯崇慧)

5月20日,甘肃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获奖者分享喜悦。年底,我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我省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获得表彰的名先进个人和个先进集体代表,从陇原大地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走来,迎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

地处草原腹地的碌曲县尕秀村一排排藏式民居,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近年来,甘南州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引领,以“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乡村振兴好路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后俊)

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村民满脸喜悦。临夏市凯琳鞋业有限公司的扶贫工厂已解决当地名村民的稳定就业问题,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元。截至目前,临夏市共建成33家扶贫车间,其中厦门援建的有27家,共解决各族群众人实现稳定就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亚龙)

三新一高靓丽答卷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11版

“超级镜子电站”——敦煌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该发电站占地面积公顷,电站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晨旭)

夏收时节,河西走廊金色麦田里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数据显示,甘肃年播种粮食面积.2万亩,总产量.5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这是甘肃粮食总产量继去年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刘怀裕)

甘肃省“义乌—兰州—莫斯科”中欧班列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驶出,发往俄罗斯莫斯科,标志着我省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口岸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突破。(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郑德言)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内引种的“太空南瓜”喜获丰收。这些南瓜的种子上过太空,通过利用航天搭载及重离子辐照技术变异后,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点。该研究院发挥“智库”效应,为兰州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奉献智慧和力量。(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丁凯)

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厂成品车间“机器人”自动完成剪切、整形、喷码等强体力劳动工序。近年来,金川集团加快对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改造,强化“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作业,把更多的工人从一线艰苦岗位解放出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高樯)

海默科技员工在车间进行生产。今年,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法国道达尔公司海上大型凝析气田研制的,能够用于湿天然气计量的大口径(8英寸)全量程多相流量计,成功通过国际权威的检测机构英国国家工程实验室(NEL)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关键指标计量精度创世界纪录。(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田蹊)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12版

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北盐池湾片区成群的藏野驴。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分局不断加大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提升,野生动物栖息家园不断得到扩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戴友春)

栖息在武都区裕河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近年来,武都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珍稀动物数量明显增加。(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

祁连雪山倒映在湖中,牧马人赶着骏马走过湖边,山丹马场美丽如画。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决扛好生态保护责任,全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安维民)

宕昌县城关镇鹿仁村民居、树木、河流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生态美景。近年来,宕昌县按照发挥地域优势、依托田园风光、彰显民俗风情的总体思路,把鹿仁村打造成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的美丽新村。(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

蓝天白云下,美丽的黄河首曲玛曲县湿地水草丰茂。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水源涵养区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美丽的黄河之滨兰州。近年来,兰州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立足打造“都会城市,精致兰州”,促进山、水、人、城融合发展,充分彰显黄河之滨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现代之美。

为民实事惠及百姓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13版

8月7日,舟曲县首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抵达兰州新区,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舟曲县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户余名群众有序入住兰州新区移民安置区,开始建设新家园、享受新生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9月18日,临泽县新华镇扶贫车间里40多名女工正在加工海外客商订制的套防寒服。今年,该扶贫车间已给国外客商加工防寒服、夹克衫、风衣等各类服装5万多套,收入多万元。(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将)

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群众领取不动产权证书。今年,我省大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截至12月16日累计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51.4万套。

定西市安定区融祥苑小区新加装的电梯让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年,全省共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个,惠及居民17.7万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引洮供水工程主体全线建成。引洮工程全线贯通,受益区扩大到5市13县区多万群众,使甘肃省总人口四分之一多的百姓喝上了洮河水,从根本上解决了甘肃中部水资源匮乏问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高樯)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甘肃日报》年12月30日14版

11月7日凌晨,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郡街道灜池社区疫情防控点值班人员坚守第一线。当晚,雨雪霏霏,寒风凛冽,值班人员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高樯通讯员周文涛)

10月30日,G30高速公路张掖出入口,联防联控工作人员检查过往车辆司乘人员行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