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打造甘肃品牌推动提质增效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4/11
白癜风袪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4056.html

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举行“欢乐藏乡·和谐天祝”万人锅庄舞表演。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供图

甘肃临夏州广河县组织各民族小朋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供图

创建工作“甘肃品牌”这样炼成

深入推进“一廊一区一带”行动

近年来,甘肃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树立了颇具甘肃特色的“一廊一区一带”民族工作品牌——突出创建工作的区域性、联动性和精准性,打造出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和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等3个区域典型,统筹推进、协同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牢主线方向,让创建合力“聚”起来。甘肃省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体现在“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各环节。出台《甘肃省关于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宣传教育、创建工作、促进“三交”、政策法规、研究支撑、风险防控、组织领导7大工作体系。

突出分类指导,让创建内容“活”起来。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包括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5市。“走廊”沿线各市积极参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面向中西亚、中南亚和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携手建设美好家园。开展河西走廊民族迁徙史、融合史研究,讲好敦煌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凉州会盟、焉支山万国博览会等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

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涵盖天水、陇南、平凉、庆阳4市。依托区域内宕昌县官鹅沟、张家川关山等地特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将民族美术、手工艺、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特色旅游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南梁革命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等为主阵地,深入开展百年党史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包括兰州、甘南、临夏、白银、定西5市(州)和兰州新区。区域内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加大对临夏花儿、格萨尔、甘南藏族唐卡、临夏砖雕、甘南藏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健全工作机制,让创建载体“新”起来。制定出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细化量化“一廊一区一带”的创建任务,构筑起“四梁八柱”,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注重示范引领,让创建品牌“树”起来。截至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6个、示范县(市、区)24个、示范单位27个、教育基地8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个、示范单位个、教育基地14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甘肃品牌”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开展系列民族文化活动:

让石榴花在陇原大地常开长盛

石榴,千籽同一、千房同膜,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血脉相连的关系。甘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民族聚居。近年来,甘肃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石榴杯”标志命名全省民族文化活动,在强化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丹青写意赞盛世,翰墨飘香诉心声。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展示甘肃改革发展成就、反映各民族幸福美好新生活,年8月9日,作为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首届“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次活动展出来自10多个民族的创作者的多幅作品。各民族作者用画笔描绘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用镜头记录团结奋进的火热场景,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甘肃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表达了陇原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赤诚情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