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拒绝走马观花,她用千人千面的方式给你讲敦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2/10/24

她热爱敦煌,将一生致力于传承中国文化传承,她将“莫高精神”铭记于心,在敦煌研究院工作20余载,曾作为金牌讲解员接待超过10万名游客,并培训出诸多优秀的讲解员。

“这更像一处世外桃源”

22年前,刚毕业的宋淑霞在父辈的影响下,选择了敦煌讲解员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当她第一次站上了敦煌的土地,看着这个以“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著称的地方,心里冒出这么一句来:“这更像一处世外桃源”。没想到,这第一份工作就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世外桃源也一样充满了荆棘

90年代,敦煌景区离市区的路途遥远,生活条件艰苦。因为讲解员的工作需要一直住在景区宿舍,每周有2班回市区的车,半个小时的路程,只能停留三个小时。每次她和同伴们回市区,时间都是用来洗澡和购买生活用品,这对于爱美的年轻姑娘来说,不是件容易事。但她从没有想过放弃。

宋老师说,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大的困难也能过去。

甘肃敦煌的自然风光

“千人千面的讲解方式”

莫高窟,拥有多平古代壁画,七百多个洞窟。在这里做讲解员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个职业,因为它需要“终生学习”。

所以,这里的讲解员培训的方式也极为特殊。这里没有统一的讲解词,对于每一个洞窟的讲解,不同的讲解员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版本。

宋老师说:“如果你是建筑系的学生来莫高窟参观,我们可能会多说一些壁画里古建筑的故事。如果是父母带着孩子来莫高窟,我们就会多说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讲解必须要有温度,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敦煌莫高窟,为了探究敦煌壁画中的种种知识与故事,是为了得到共鸣”。

讲解的过程,取决于倾听者自身的特质。这种“千人千面”的讲解风格是敦煌讲解员历来传承的特色。

何谓“莫高精神”

采访中宋老师告诉我们,这种讲解风格,也是“莫高精神”的体现。

莫高精神是一种匠人精神,是一种信仰,具象地说,是对人生目标的肯定与对事业的热爱,这便是“莫高精神””。正如几代莫高窟人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持之以恒。

敦煌壁画

将敦煌文化传承下去

宋老师提到敦煌文化传承的时候,便说起了她的孩子,她说:“给孩子讲敦煌,需要寻找一些好玩的方式,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会讲一些敦煌壁画上的奇幻故事哄他入睡。”

“他很喜欢《降魔变》与《劳度叉斗圣变》等等降魔故事,这样的故事陪伴着他长大,我感到很骄傲。”宋老师说道。

她会组织院校的学生周末来到敦煌莫高窟参观,并与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来到院校中,与孩子们一同做泥塑,填涂壁画白描图,用报纸做敦煌服饰,这样的活动极具教育意义。

宋老师说:“敦煌文化的价值意义非常之高,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向校园学生传播文化遗产,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事。”

背后的力量

宋老师说:“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可以坚持至今,很大一部分要感谢自己的家人。”

宋老师当时在敦煌工作,她非常热爱讲解员的这份事业。她的丈夫给予了她百分百地支持。“我丈夫辞去了远在深圳的工作,决定来到敦煌与我相聚,是他让我不再迷茫,坚持本心。“宋老师说道。

宋老师温馨小贴士

在采访的最后,小编问到宋老师有什么小tips给想来敦煌旅行的游客们呢?

宋老师说:“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从敦煌学到什么或是得到什么?去敦煌,建议大家来之前要做一些准备,例如参与行前课,只有真正了解了敦煌,有了目的性才能边与讲解员互动边领略敦煌的魅力,而并非走马观花般走完景区。”

拒绝走马观花,真正走入敦煌艺术,让自己不虚此行,做好敦煌行前课,可以更好地讲解员们互动。

来源:畅听旅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