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画中有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莫高窟参观预约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1/19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09/4513686.html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思索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用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和数以万计的佛教经典为我们一步步解答着至今还未有准确答案的这三个问题。而佛教则是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中的“我们将到哪里去”,答案是我们最理想的永恒,佛教称之为涅槃!

涅槃是佛教所要修行的最高境界,一般是专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经过几十年的苦修而达到的一种“常乐我净”的永恒境界。中国的唐玄奘去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学后将涅槃翻译成了“圆寂”,意思是“功德圆满,永恒寂静”。

敦煌莫高窟保存与涅槃有关的图像和造像从时间和数量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果以睡佛壁画代表涅槃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现存北周第窟西壁,最晚延续到了中唐第44窟西壁,这样的睡佛壁画总共保存了七幅。如果以大型人物场景展开整个涅槃经变来看,这样的壁画保存了4幅,最早当属公元年第窟的南壁。武则天时期流行涅槃经变如,山西博物院藏有临猗天授二年(年)涅槃变造像碑,这是与昙无谶翻译的《大般涅槃经》中提到的“如来毕竟不受女身,为欲调伏无量众生,故现女像”关于重视女性的内容是一致的。

这幅涅槃经变,高3.7米,宽6.1米,面积近23平方米。整幅画面以十组场景为观赏的人们一一展示了释迦摩尼佛经过80年间教化众生,化缘已尽,他知道自己将要涅槃,在中天竺拘尸那城两棵娑罗树之间,召集众弟子说《大般涅槃经》,讲述了涅槃的意义,然后右胁而卧,安然入灭。可是,弟子们出于对导师的感情,他们都非常悲哀。佛母摩耶夫人听说佛涅槃的消息,即从忉利天宫下来,于是佛又从金棺里坐起,为母亲说法。然后金棺自举,焚化后留下舍利,弟子们建塔供养。主要情节有:临终遗教、双树病卧、入般涅槃、商办入殓、再生说法、力士举棺、大众送殡、香楼火化、八王争舍利、起塔供养,这些情节都充分地展现出了很强的世俗性和极浓的人情味。

比如画面中描绘释迦涅槃后身体入殓后,阿难等十二比丘抬着金棺出殡,前有菩萨持香炉,弟子持幡引路,后有诸天、僧众送殡,队伍浩浩荡荡。其中大部分画面并没有完全按照佛经内容而绘制,而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丧葬礼仪和真实情景所绘制完成的,甚至棺材上绘制的一只雄鸡表现的“金鸡出殡”的葬俗现在还在使用。传统的雄鸡出殡是与五行、十二地支有关联,而佛教中涅槃的出殡中出现鸡的形象则是与佛教十二兽和中国传统的十二属相又有关联。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不断融合的重要表现。

大出殡莫高窟第窟南壁初唐

整幅画面除了精彩故事场景的描绘其艺术成就也是相当之高。画面的背景山水描绘辽阔深远,为故事内容创造出了相应的气氛。其中山的画法是勾勒出轮廓线后,平涂颜色,山峦外沿,以石青绘制成树的形状,装饰性极强,但又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力求表现一种层次和变化。山峰之间,明显地以赭石和石青、石绿分出阴阳向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富于变化和壮阔!

山水莫高窟第窟南壁初唐

从这些精彩的情节可以看出第窟的《涅槃经变》,是在前代涅槃图像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铺全新的、民族化的、具有连环画形式的巨幅画作。画作呈现出宏大的规模、绚丽的色彩、雄浑的气魄是为敦煌壁画艺术新高峰的经典之作!

主创团队

策划/李萍、宋淑霞

撰稿、诵读/边磊

学术顾问/王惠民

音频剪辑/罗成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