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艺术,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这是艺术最大的价值。
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很美,但是她太“高冷”,可望而不可即。无法走近,又怎么感受到她的魅力呢?
偶然间翻开了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本书。首先被书中的一张张名画、名帖等精美艺术图片所吸引;细细看来,更被那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原来艺术也可以这样写。
作者意公子是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的创始人,她的初衷就是“要将高冷的艺术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普及给大众”。
确实,这本书通过通俗有趣的语言,一下子把艺术拉下了“神坛”,变得可亲可近起来。
作为“艺术盲”的我,看完这本书后,真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艺术真的如此有魅力!
01.艺术中见中华上下年浩荡的历史
每一件艺术作品上都有历史的印记,他们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历史。这本书就是以把艺术和历史结合起来为主线给我们讲述艺术的故事。
整本书分原始艺术、青铜时代、秦汉艺术、魏晋南北朝艺术、隋唐艺术、五代及宋朝艺术、元代艺术、明清艺术和近代艺术。从距今约—年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珍品开始,到近代潘玉良的油画,浩浩荡荡的历史在大气或精美的艺术品中呈现。
从“玉猪龙”中可以看到原始人对比自己强大的动物的崇拜,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天的崇拜;从恢宏大气的青铜器中看到了王权的力量;从兵马俑中看到了“秦王扫六合”的威风……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讲述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呈现出一个时代的风貌与气质。
例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就记录了盛唐的大国气象。
在《步辇图》中,唐太宗在9位侍女的簇拥下闪亮登场,而另一边的吐蕃使臣禄东赞,只有个可能是朝中翻译官的角色紧随其后。大唐气象,在双方出场的一刹那就妥妥地立住了。
微表情上,远道而来的禄东赞一脸倦容,眼睛里透着焦虑与不安,显得很紧张。他的双手放在胸前,端正行礼。
而唐太宗穿着便服(而不是接见使臣的冕服),闲适地坐在辇上,他眉眼舒展,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帝王的自信。
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大唐和吐蕃的主从关系,看到了属于大唐的自信与骄傲。
步辇图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了羸弱的宋朝非一般的经济实力。原来宋朝的汴京曾经是如此的繁华。
历史印刻在一件件器皿之中,画在一幅幅画中,书写在一幅幅字帖之中,欣赏着他们,我们经历了一场时空之旅。
《清明上河图》局部
02.艺术中见到一个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人”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人所创造的,那他所创造的作品中就会有个人情感的投射,在那些无言的作品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感情丰富的人。
例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画的是他的人生。
韩滉是唐代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官运一直非常好,最受重用时他也入朝为相,并被封晋国公。不过在巅峰之下隐藏着危机,很多人开始在皇帝面前诋毁他。那他的态度是什么呢?《五牛图》或许告诉了我们答案。
图中的五头牛有着五种不同的形态和表情。第一头牛闲庭信步,第二头牛昂首阔步,第三头牛直面我们从容不迫,第四头牛做鬼脸的情趣,第五头牛背负着责任的沉重。
五头牛,五种生活状态,韩滉以牛喻人,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方式,我都是对您忠心耿耿的牛。
当然,对于这幅画的解读有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韩滉画的是牛,更是他的人生。
《五牛图》
还有我们熟悉的《千里江山图》,从画中我们看到了独特的“少年气”。
王希孟画的是18岁的生猛,18岁的无畏,18岁的气魄。
18岁的王希孟,初生牛犊,恨不得让全世界看到他举世无双的才华,于是,他把他能做到的都做到最好。
《千里江山图》约12米,全部用桑蚕丝作为画布,一般画家不敢轻易下笔。但王希孟大笔一挥,在这幅画上叠了五层。并且,他用的全部是最珍贵的矿物质颜料。
这么长的画卷,这么名贵的画布,大面积使用这么珍稀的材料,也只有18岁的少年,才这么“敢”!
《千里江山图》
还有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画,他的画中是满满的孤独。
唐伯虎少负才名,也曾是无限风光的“唐解元”,可他太倒霉了,卷入了一场“科考作弊案”中,被勒令永不得为官。
从此他的人生灰暗起来。
他擅长画仕女画,画中的女人姿态优雅,可是并不开心。
看他的《秋风纨扇图》,图中的女子纤细秀美,装扮精致,手中拿着一把扇子。背景只有石与竹,大片的空白显得寥落空旷。
画中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时挂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伯虎觉得自己就好像是这把在秋风中搁置的扇子,在这个时代显得如此多余。
还有他的另一幅《王蜀宫妓图》,妆容精致的女子们在蜀宫中等待后主“翻牌子”,可是终是一场空。正如他的题诗中写的: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唐伯虎在画女人,同时也在画自己。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孤独中等待。
可以说,流传下来的每一个艺术作品中都可见人真实的情感。
林语堂说: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艺术品是静默的,但是他的颜色、线条、布局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创作者个人的情感或鲜明的个性,因为这些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艺术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具有恒久的魅力。
03.艺术中见到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生命是短暂的,艺术是恒久的。艺术中可看见我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无论过多久,我们都能从作品中找到共鸣。
美好的爱情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不会变。
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就画出了这种期许。
6米长的《洛神赋图》徐徐展开,一场史诗级的爱情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曹植在回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见到了洛神,她“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曹植深情款款的望向洛神,洛神看着曹植一言不发,但是眼神的流转间流露除了她的情谊。各路神仙纷纷闻讯而来,天上人间一片欢腾。
但是人神有别,再深的爱恋,再美好的相聚也会分别。洛神乘上六龙云车准备启程回天,她不停回头张望,看向人群中的爱人。曹植呢,自从心爱之人离开后,他在水边等待、寻找,期待着再一次相逢,可是终究未等到他想见的人……
当看到曹植和洛神一次次深情凝望时,那种相爱不能在一起的情感依然能跨越时空,让今天的我们感同身受。
还有莫高窟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同样也传递出了人类共同的期许:所有的罪恶最终都会有报应。
这本书中一共介绍了4帖经典书法、9幅传世名画、45位艺术名家、件艺术珍品,每一件珍品都可以看见一个时代的绚烂或者苍凉,都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有温度的灵魂。很美很动人。
关于艺术,有一句话说得好:艺术远不及生活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非常贫乏了。
艺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增加诗意,正如本书卷首语说的:
当我们在某一瞬间从现实世界短暂抽离,游走于山水画卷之中,徜徉于浓淡笔墨的字里行间……当我们活在当下,却分明跨越了时空,看见了无数的世界,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艺术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