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莫高窟 >> 莫高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南北朝佛教美术,正如佛教的兴盛一样,形成

来源:莫高窟 时间:2023/1/2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map.html

南北朝的美术,以汉代美术为基础,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其中主要是佛教美术,正如佛教的兴盛一样,形成空前的高峰。如:新疆一带的佛教遗迹,敦煌莫高窟以及河西一带的石窟壁画、雕塑,云冈、龙门、华北一带的石窟造像,陕甘一带如永靖炳灵寺及天水麦积山的壁画和雕塑等,类皆规模宏伟,制作精妙。其他无数宏大的砖木结构寺院(如南朝齐梁时代南京及其附近的各寺庙、北魏时代洛阳的寺庙)和壁画、塑像,惜皆毁坏无存。仅若干石造像、造像碑及铜铸像留存。宗教美术充分表现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宗教美术之外,承继了汉代风气,于宫殿、祠宇、墓室作壁画或装饰的当亦不少,现仅墓室壁画有所发现。而据记载所知,以肖像、风俗,或以前代典籍内容为题材的卷轴画也颇多。与墓葬有关的美术品中,南京附近齐梁陵墓前石辟邪和华北各地发现之陶俑,都是雕塑艺术中的重要作品。南朝的工艺美术比较发达,除陶瓷、铜镜外很少遗存,但典籍记载颇多,它们是隋唐工艺的先驱。

美术工作者以工匠为最多。但是士大夫也有专精于此而以之名家的。边疆和域外的美术家的活动,对于美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印度和中亚的佛教艺术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中国的美术也广泛地向外传播,特别是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美术的发展。

在艺术理论上,展开了对于已有成就的整理、总结和探讨工作。文学方面有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于文学的作用、体裁、技巧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已有的作家和作品。在美术方面,流传至今的有顾恺之对于绘画的评论和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等,都保留了重要的史料,并第一次提出了对于绘画艺术的较完整的认识。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像,须臾即成,而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虽然他的作品无存,但从这些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他的才能。曹不兴画的佛像,根据中亚(萨玛堪)僧人康僧会传入的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风上误落的墨迹绘成一蝇,而引起孙权误为真蝇,用手去弹,于是传为美谈。而曹不兴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但曹不兴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的画像。曹不兴在过去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画家。

卫协、张墨在当时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为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有划时代的意义,“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经很罕见。就记载中的作品题目可见,大多数是历史故事画和若干佛教画。

这一时期留下的善画者的名字,还有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他们作品的题材,一部分明显地是因袭汉代美术的,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图、金谷园图、三都赋图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的题材。但也有一部分是名士像和神仙像,这反映了当时道教思想的流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18.html